扎根一线的“蓝领”发明家——记鞍钢股份冷轧厂冷轧四号线设备作业区作业长李超
日期: 2014年07月01日 15:21      
【字号:

    平头、矮个、目光炯炯,他就是不久前刚刚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一线工人、共产党员——鞍钢股份冷轧厂冷轧四号线设备作业区作业长李超。
    李超参加工作25年,先后解决生产难题230多项,59项成果获冷轧厂和鞍钢以上奖励,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专有技术4项、国际发明金奖1项,创造经济效益1.3亿元以上。
    不能总跟在事故后面跑
    1989年,因学习成绩优异,李超被分配到鞍钢冷轧厂检修车间做钳工。难得的一次外出学习机会,厂里却没让他去。在短暂的挫败感之后,李超憋着一股劲儿,决心苦练技能,干出个样儿来。
    有一件事李超记忆犹新,1998年5月,他结婚了,婚假刚休了一半,就被车间主任叫回了厂,活套段又出事故了。
    当时鞍钢只有一条早年引进的冷轧生产线,那段时间,这条线的活套段事故平均两天一起,每次事故要处理6至8小时。不能“一味地哪坏修哪,这不是设备管理的长久之计”。李超下决心改变这种跟在事故后面跑的状态。白天,他在现场观察、测绘、查验,测取了1000多个数据;晚上回家,就伏在案头,查资料、画草图,还动员爱人帮他读数据、校验尺寸,小两口常常一画就到后半夜。
    半个月后,李超完成了包括装配图、部件图、零件图共30多张设计制图。改造之后,活套段全年设备事故只有半个小时,原先制约生产的大难题摇身一变成为带动生产的助推器,冷轧厂用一条线完成了两条线的产量。
    创新乳液吹扫技术
    那是晚上9点多,他一进厂房,点检员就满头大汗地跑过来。
    “又是乳液残留!”李超二话没说就钻进轧机架间。一段时期内乳液残留造成钢板锈蚀已经“逼停”生产线好几次了。
    鞍钢采用的是“德国模式”,是使用平面高压空气吹扫技术,对堆积在带钢表面的大量乳液进行强力吹扫。如果变事后集中吹扫为事先预防、分区吹扫,是不是更好些?逆向思维帮助李超找到了破解难题的钥匙。沿着这个思路,李超带领攻关小组研发了5项支撑技术。
    难题解决了!乳液清除率由平均93%提升到100%,残次品率由8%降为0,每年耗电量节约36%,现场噪声降低了25%,当年就创造效益337.30万元。
    此后,这项技术分别移植到鞍钢冷轧二号线平整机组和四号线联合机组,分别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评价称,它是鞍钢冷轧生产线的一项重要的创新发明,具有里程碑意义,这项技术在国内外首创,国际上领先。
    对此,李超平静地说,“我是从一线岗位上成长起来的共产党员。多年来,解决生产难题,维护设备运转,提高设备精度,早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每每看到生产中的难题在我和工友的努力下得到解决,我们会感到非常幸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