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运营机制,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宁夏枸杞新品种与深加工技术开发基地建设进展
日期: 2004年09月03日 10:13      
【字号:

    宁夏枸杞新品种与深加工技术开发基地建设旨在探索枸杞基地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管理运行机制;研究枸杞节水灌溉、精准平衡施肥、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枸杞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深加工产品生产工艺等技术并推广应用;开展各基地的规划设计、基础建设等项工作;组织与枸杞产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实现大联合、大发展,促进和深化枸杞产业化发展。

    一、重视管理和内部机制建设

    基地建设项目工作由宁夏科技厅负责督促检查,成立基地建设项目工作组,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负责基地建设的年度设计、组织项目组人员进行工作分工,并与工作人员鉴定任务合同。项目组成员由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各实施单位行政领导组成,共同参与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整个基地由枸杞所基地、中宁基地和永宁靖益村三个基地组成,各基地均设有一个实力强劲枸杞深加工企业。

    在管理模式上,枸杞所基地地多人少,采取公司+科研+工作管理站的管理模式,科技人员负责技术指导服务,制定技术操作规程,种植户具体实施。此种管理模式,种植户的利益与枸杞产量、质量相连,科技人员的科研工作与成果在基地能够得以开展和推广,也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巨额的生产资金(1.0万亩约需资金1250万元)分解到每个种植户身上,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中宁枸杞基地人多地少,管理模式为政府+农户+科技+公司(市场),主体为农户,政府引导支持,中宁科技局主管,责成科技界介入指导服务,送科技下乡到户,公司负责收购或种植户将产品拿到枸杞市场,在中宁县枸杞管理局的监督管理下自行销售;永宁基地采取农民合作社+加工企业+科研的管理模式,在永宁县靖益村村委会的基础上成立了枸杞种植合作社,实行社长负责制,科研单位作为技术依托单位负责基地的规划、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由加工企业统一定价收购。

    在管理制度上,基地自筹资金由各实施单位按照计划任务筹集支配,并向主持单位上报年度计划财务预决算;国家拨款资金部分,由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严格按照科技部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由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上报年度计划及财务预决算,根据各实施单位的财务预决算和年度承担任务进行国拨资金的划分下拨,并负责检查督促资金使用情况。每年六月和十二月由宁夏科技厅组织专家进行课题半年检查和年终检查并审批年度计划。

    基地引进优胜劣汰机制,吸纳了一些有实力的加工企业参与到基地建设中,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企业的规模;建立了产业链的监督机制,实现从种植环境、生产过程、深加工、市场流通、服务业等各个环节的监控。规范枸杞市场管理,引入市场准入制度,对进入市场的枸杞各类产品实行全方位的监测监控,凡是达不到质量标准的产品一律不允许出场或进入市场;创建名牌,打造名牌,利用名牌效应开拓市场,迄今为止,已推出了玉西枸杞、西部阳光、中宁枸杞、谷瑞和杞乡春五个品牌。

    二、切实提高科技能力
  
   (一)基础设施建设
    基地按照现代科技园区的标准建设了灌溉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防护林系统以及道路系统等配套设施,都达到设计标准,通过了工程验收。基地补充完善了电讯系统,同时四通八达的道路方便了生产管理和采后运输,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损耗12.7%。健全的防护林系统有效地阻止了沙尘暴的侵袭,降低枝条抽干及新叶花蕾枯萎率10%-17%,通畅的灌水系统有效降低了水渗漏,提高水利用率,节水省水5.2%。完善的排水系统解决了土壤盐渍化问题。整个基地机械化利用率达到70%以上,节约了大量劳动力。

   (二)建立优势,提高科研能力
    基地的建设努力培育自身的品种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开展各项研究工作,精准平衡施肥技术、枸杞病虫害无公害防治、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化种植研究、热泵脱水烘干技术、新品种选育、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苗木快繁技术、枸杞保鲜原汁生产技术、枸杞生产规范化管理信息系统、枸杞鲜果保鲜技术等多项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均已完成了成果登记,并在基地推广应用。

   (三)推进项目培育和企业孵化
    除宁夏上实、宁夏杞乡、宁夏广夏三家深加工企业以外,西夏王集团公司投资800万元在永宁基地与合作社按照股份制原则共同建立枸杞榨汁厂枸杞饮料制品有限公司,“宁夏红”香山酒业中宁枸杞制品公司扩大生产建成年产2万吨的宁夏红枸杞酒生产线;由于看好枸杞深加工项目,红枸杞商贸公司、健伟酒业、大华酒业、宇丰公司等多家企业投巨资开发枸杞系列产品,目前枸杞深加工产品涉及六大类十几个品种,消耗枸杞原料3000吨以上,转化率达到15%。

   (四)转化和应用科研成果
    基地仅枸杞栽培技术就转化应用科技成果11项,研制出的枸杞专用叶面肥进行枸杞叶面喷施,使枸杞产量增长10%以上。初步摸清了枸杞六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初步建立了枸杞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提出了枸杞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由于重视科技,基地产品质量过硬,枸杞所基地荣获“宁夏中药材——宁夏枸杞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宁夏枸杞无公害示范园区”、“863国家农业智能化管理信息示范基地”、“枸杞生态观光旅游园”等荣誉。

   (五)推动中介服务
    为了把组装、配套的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基地组建了枸杞无公害科技服务公司,下辖2个服务部、3个服务组(测土组、测报组、机防组),为农户提供测土、配肥、无公害农药销售、农业热线咨询、病虫预报、统一机防等6项服务。多次组织工商、公安、技术监督、科研等部门组成执法大队,整顿农药市场。

   (六)聚集人才
    基地培养了数百名技术骨干和30余户示范种植户,还聘请中国农大植保学院、香港浸会大学等机构的资深专家在病虫害预测预报、高效低毒无公害药剂筛选、天敌的引进、平衡施肥、深加工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度研究工作,解决了许多难点疑点,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

    三、推动地方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

    基地重视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和培育当地人才工作,基地运营三年来,开展区、市、县、乡、镇(村)五级培训353期,培训人次1万人次以上,制作宣传栏37座,黑板报363期,放映科普录像227场,召开现场观摩会13次,发放技术资料万余份,将技术培训和技术资料落实到各家各户,在生产中做到了“家有明白人,户有明白纸”。使基地6124名枸杞种植者接受了正规的技术培训,掌握了枸杞生产管理技术。

    基地建设的成功,促进了群众种植宁夏枸杞积极性,扩大了宁夏枸杞种植面积,合理开发了一些盐碱地和荒漠地,有效的改善日趋恶劣的生态环境。另外,在基地建设发展过程中,强调实施企业联合,改变了以往企业之间互不来往,恶性竞争的局面。

    基地还推动了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项目启动之前,枸杞种植面积和水平不是很高,种植面积只有13万亩,项目启动之后,解决了种植技术、市场营销等后顾之忧,激发种植枸杞的积极性,迄今为止,枸杞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8万亩,将过去单一种植枸杞销售枸杞的产业链延长,形成了种植、研究、加工、营销、旅游、餐饮、信息服务等多行业参与经营、竞争的枸杞经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