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生态保育 还九寨沟一个原始的魂
日期: 2010年10月12日 16:56      
【字号:

  “记得小时候最初一次进沟的时候,由于游人不多,地面上有着厚厚的一层苔藓,保留了最原始的自然风光。如今这些在九寨沟游览区域已经鲜见了。高瀑布原本很多,现在也很少见了,如今的九寨美则美矣,但和那个时候比起来感觉缺了点魂。”在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做导游的美丽藏族姑娘小肖回忆起80年代她在九寨沟游玩时见到的原生态美景语气不无遗憾。
  九寨沟,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独特的景观资源、丰富的生物资源和传统的藏羌民俗资源,相得益彰,使它赢得了“人间天堂”的美誉。自2000年后,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次的游客涌入,数量逐年递增。“黄金周”里游客塞满九寨沟,车队排成了长龙,有的游客在沟外排队排到夜里也没能进来,沟内沟外的旅馆均爆满,不少人睡在车上。
  回忆起这种景象,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中心研究员吴彦不胜唏嘘,“人对于九寨沟自然景区的影响在逐步加大,用科学的手段将人类对自然的伤害降到最低,这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生态脆弱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保育技术’立项之初的愿望。”他说。
  走在著名的五彩池边,栈道附近已经看不到小肖说的厚厚的绿苔藓,栈道两旁的树林下,土壤被践踏而变得紧实,靠近树根处能看到一些零落的苔藓。吴彦说:“一般在栈道周围20 米植物会受到影响,但在五彩池等地由于人流量很大,影响范围达到80米,这里土壤质量下降得很快。”
  在海拔3060米的岷江原始森林中,冷杉树直插云霄。作为九寨沟唯一一个以植物为主的景点,游客们蜂拥而至。这里的自然环境需要经受比恶劣天气更为可怕的观光团的考验,多数游客会乘坐观光车到达峰顶并沿栈道游览,很多游客会离开栈道进入森林边缘拍照玩耍。
  看着身边树木下生长的一丛丛翠绿的苔藓,是那么触手可及,“但游客的一抬手,它可能就丧失。”吴彦说。
  针对这种情况,项目组建议对苔藓类等原始林林下的植物保护手段是修栈道进行隔离保护,这样森林里的苔藓类植物才免遭灭顶之灾。同时,对已经受践踏破坏的裸露斑块进行人工补植。
  吴彦说,实验结果显示在没有修栈道前,道路两旁针叶林下的塔藓厚度不足2厘米,覆盖度50%,修了栈道等防治践踏技术措施3年后,厚度增加到了4—5厘米 覆盖度增加到了80%。调查发现,林下物种数由当初的115种增加到保护后的132种。
  为了快速恢复栈道两旁受损植被,研究人员采集选用了30多种九寨沟的乡土物种进行筛选与繁育试验,采用苔藓作为覆盖物,以腐殖质土培肥,避免施用化学肥料以减少对湖泊水体的污染,使得在对破坏的景观进行美化和修复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减少外来物种的入侵风险。
  吴彦说,很多人感觉,在九寨沟做研究工作一定很惬意。事实是,保护区里开展工作很艰苦,自己扛仪器设备,自己上山、下湖取样,很多工作是在远离旅游线路的深沟进行,在保护区开展野外工作,经常感到恐惧与无助,需要一种信念的支撑,为的是把这块美丽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好。
  “希望通过科学家们的努力,我能再看到小时候的九寨,充满灵性的九寨。”小肖笑着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