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日期: 2016年01月11日 03:02      
【字号:

  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在科技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指导支持下,今年以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坚持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推进创新发展的主动力,努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格局,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2015年工作进展情况
  (一)主要成效
  1-11月,合芜蚌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8457.6亿元、增加值2032.4亿元,均占全省61%,同比增长12.8 %和12.7%;共获发明专利授权5431件,占全省56.8%;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33.25亿元,占全省85.2%;合肥高新区综合排名居全国第8位,芜湖、蚌埠高新区在新升级的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分别居第6、7位;合肥跻身全国科研产出城市第5位。在创新驱动引领下,前三季度,合芜蚌三市GDP较上年同期增长9.4%,保持了中高速增长态势。
  (二)主要做法
  1.聚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强化收益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构建科技人员在创新中获得合理收益的机制。一是大力推进股权与分红激励政策实施,目前,已有110家企业共激励科研及管理人员1861人,激励股权10638万股,激励金额达5.07亿元。二是启动开展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管理改革,目前,中科大、合工大两家试点单位已有22项成果完成处置。三是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皖转化科技成果,对企业购买科技成果在皖转化的,按技术交易合同实际到账额或实际支付额给予一定比例补助。四是对高层次人才团队在试验区创业,省市分别给予300—1000万元资金投入参股扶持,对达到合同约定目标的企业,政府投入形成的股权全部奖励给人才团队。
  2.聚焦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强化科研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适应市场机制的研发机构运行模式。一是加快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今年以来,该院开发新产品43项,新增销售收入1.43亿元、利税1184万元。目前,共建立战略科技中心10家、联合研发单元34家,累计孵化成立创新企业110家,注册资本金近6亿元。二是按照“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新体制,加快推进合工大智能研究院、中科院合肥工程研究院、芜湖市汽车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实体建设。三是建立市场机制评价新型研发机构机制。设立创新投入、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创新产出等指标,对新型研发机构进行数据生成自动评价,改变人为评价自由裁量的不公平性。今年省依据这项新的评价制度,择优对新型研发机构给予了专项经费支持。
  3.聚焦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强化产业链创新改革。着力构建以点线面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来扶持产业创新。一是打造产业创新典型,依托合芜蚌新型显示和机器人两个产业,按照“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聚—形成基地”思路,集聚企业、人才、研发机构、研发项目等,开展好国家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聚试点,以此来示范引领高端产业集聚发展。目前,新型显示产业以合肥为核心,已开工建设10.5代TFT-LCD和10.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形成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12家、50亿元以上企业3家、100亿元以上企业2家,有望成为国内面板产能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集聚发展区。机器人产业以芜湖为核心,初步形成以埃夫特等为龙头的整机企业集群、以奥一精机等为龙头的关键零部件企业集群、以瑞祥工业等为代表的系统集成企业集群,形成了机器人全产业链集聚发展态势。二是从今年起省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专项引导资金,支持合芜蚌7个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重点扶持重大项目建设、新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产业化等。
  4.聚焦科技与金融结合,强化资本市场支撑创新改革。着力构建金融服务创新创业的运行机制。一是省组建了50亿元的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公司,在合芜蚌三市公开招标参股发起设立总规模81.5亿元的3支子基金,又建立首期规模60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均把支持初创期科技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重点投向。二是建立区域性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托管与交易市场,目前已有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该市场。三是政府出资设立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引导设立18支风投基金,总规模达60多亿元,支持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四是引导合芜蚌三市开展贷款担保、专利质押贷款等工作。五是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目前合芜蚌三市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多家。
  5.聚焦创新创业环境营造,强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激发各类主体创新创业活力释放。一是全面完善支持各类主体创新的政策,形成“省抓推动、市县为主、部门服务”的责任机制, “企业愿意干、政府再支持,市县愿意干、省里就支持”的推进机制。二是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形成统一指南、发布、受理、论证、公布、平台的“六统一”管理机制。三是加大创业创新扶持力度,省及合芜蚌三市均出台实施扶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和举措,合肥市进入国家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合肥高新区获批国家首批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目前,试验区共建科技企业孵化器50多家,孵化面积近200万平米;共建各类众创空间40多个,有6家众创空间进入“国家队”。
  二、2016年工作打算
  总体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科技工作会议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突出区域特色,以产业创新为引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创新改革,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加快建成创新型省份、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1.抓聚集。坚持把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作为产业创新的突破口。围绕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配置创新资源,统筹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打造一批新型研发机构,聚集一批高层次人才,引领带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2.抓改革。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聚焦制约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双重任务,围绕探索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的有效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激发创造者动力和活力的有效举措、深化开放创新的有效模式等,统筹部署、先行先试、有序推进,重点推进人才收益分配、人才流动体制、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结合等方面改革,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试验成果。
  3.抓高端。发挥合肥地区大科学装置集群效应,争取启动建设高效运行、开放共享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托合芜蚌地区创新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一批相对集中的科研基础设施,强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衔接,促进国家与安徽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强化在前沿技术创新中的话语权,增强原始创新对形成高端产业的引领作用。
  4.抓转化。以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导向,以实施科技成果管理改革试点为契机,探索将国家试点政策拓展延伸到合芜蚌内的省属高校院所,建立健全符合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科技计划、经费、评价、奖励、报告等管理制度改革,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
  5.抓政策。在继续抓好国家赋予试点政策等落实的同时,针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业、万众创新的新需求,以注重调动企业家、各类创新人才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导向,以构建更公平、更广泛的参与创新创业机会为立足点,研究制定完善并实施新的创新政策,汇聚起推动试验区建设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