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推动科技资源与产业资源融合 加快科技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日期: 2015年01月10日 15:50      
【字号:

  2014年,长春市科技创新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国家科技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这一主题,加快推进科技改革,着力提高科技创新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以改革创新的举措,推动科技资源与产业资源融合,推进企业难题向科技攻关转化、科技攻关向中试成果转化、中试成果向产业化转化,较好地发挥了科技创新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16.86%,科技型“小巨人”企业数量增长24.11%,专利申请量增长12%,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部专利申请量的比重达到49%,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高到25.7%,生物、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增速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
  一、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具有长春特色的协同创新体系
  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改革任务。按照省委、市委的部署,制定印发了《长春市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试点工作方案》(长发[2014]22号),主要建设一大平台(长春市“政产学研用金介”协同创新云平台)、两大载体(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吉林长春集成创新综合体)、三类中心(企业研发中心、行业中试与检测中心、公共科技服务中心)、八大协同创新基地(汽车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绿色食品产业、光电信息产业、生物产业、医药健康产业、新材料产业、电子商务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建立三大协同创新新机制(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舟桥”机制;科技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评价与激励机制;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市场化机制),深入实施“三百工程”,突出抓好科技型“小巨人”企业。通过政府深度介入并与市场机制相融合,统筹科技创新要素,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使各类创新主体共同致力于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一是促进科技信息互联互通。建立长春市科技人才库、科技成果库、科技企业库、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库、社会领域创新需求库,实现科技人才、科技成果与创新需求互动对接。加快建设面向企业、高校院所、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和用户服务的大数据中心,突出解决科技创新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促进科技资源汇聚融合。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引进建设36家高水平研发机构,光电子、新材料、生态农业等专业技术平台投入使用,政务、金融、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作用,逐步成为全市科技创新主战场和创新发展引导区。省、市共建的吉林省集成创新综合体,以长春北湖科技园为主要载体,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应化所为两翼,重点打造了技术研发和转移、创业孵化、科技服务、网络信息、投融资五大平台,目前已入驻的机构和企业15家,有意向入驻的机构和企业31家。三是促进实验室与生产线有效对接。省、市政府与在长高校院所联合共建合成橡胶、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专用聚烯烃材料、高分子材料、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生物制药等中试中心,并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提高科技成果成熟度,降低企业转化风险。四是促进科技成果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加快转化。省市共同出资,以股份制形式组建了吉林省技术产权交易中心,针对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的不同需求,按照市场化原则,为技术交易各方提供综合服务。五是促进科技金融结合。长春市科技局、长春高新区管委会与社会资本共同建设了科技金融中心,实现了全省五个“第一”:即创建了全省第一家科技金融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创建了全省第一家专业化科技支行、创建了全省第一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创建了全省第一家科技担保公司、搭建了全省第一家与银联合作共建金融网络平台。目前已有13家投融资及中介服务机构入驻,与近百家相关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入驻中心的科技支行发放科技贷款2.32亿元,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提供小额信用贷款1.8亿元。
  二、突出培育和发展科技型“小巨人”企业,为长春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提供多点支撑
  长春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长期以来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近年来,由于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趋显现,经济发展与沿海发达地区差距在扩大。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培育和发展科技型“小巨人”企业,集成各方面资源推动科技型“小巨人”企业成长发展,在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形成产业集群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预计到2017年全市科技型“小巨人”企业要达到500个。一是发挥环境优势。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健康成长的根本。成立了市里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把市发改、工信、科技资金集中使用、汇聚合力;实施了“三百工程”,集中支持100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个科技攻关项目,滚动扶持100户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引导、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二是发挥人才优势。着力实施百名科技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千名科技创新导师结对计划、万名科技创新人才轮训计划,引导高校院所围绕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培养人才,从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芬兰等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对科技创新人才给予切实有力的支持,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人才流入的洼地、人才创业的宝地和人才聚集的高地。三是发挥产业优势。产业发展是培育和发展科技型“小巨人”企业的重要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市已经形成了以汽车、农产品加工和轨道客车三大支柱产业为主导,以医药健康、生物产业、光电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构成的工业产业体系,尤其是有一批优秀的产业工人、技术工人。我们注重发挥产业优势、工人优势,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机遇,着力培育和发展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四是发挥政策优势。出台了《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科技型“小巨人”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对进入“小巨人”行列的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 通过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给予股权投入、贷款贴息和后补助支持,在加大研发投入、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兼并收购国内外先进科技型企业等方面给予相应奖励,兼并收购奖励金额最高达到1000万元。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市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加速成长壮大,科英激光、希迈气象等一批企业成长为国内同行业的排头兵,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30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三、加大科技招商力度,提升科技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深化国际和区域间科技合作是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市以长春国际科技合作协会、长春国际技术转移战略联盟、中俄科技园等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为纽带,以产业链招商为重点,积极推介、对接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合作项目。一是发挥中科院院地合作优势。组织企业与长三角地区发展项目合作与科技招商,与上海药物所、上海有机所、扬州数控机床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组织企业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科院青岛海洋所等6个中科院所属研究所开展科技项目对接活动,10余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二是强化国际科技招商力度。组织51家企业,109个国际技术需求参加“2014长吉图区域中韩国际技术转移大会”,5个项目签署合作意向书;组团赴印度、新加坡、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德国进行合作洽谈,就印度企业在长春建设软件研发中心,德国舒乐公司、德国凯撒公司等企业在长春建立24条铝锻生产线、铝轮圈锻造生产线,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与我市开通货运航班、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俄罗斯邮政总公司EMS快递公司与我市企业开展C2C业务等合作都达成了一致意见和签署合作意向书,与白俄罗斯签署了4项科技合作项目,3个对俄科技合作项目列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三是发挥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作用。组织召开了国际科技合作协会年会,重点推介了145个最的白俄罗斯方面的科技项目,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国外优质科技资源。
  2015年,是长春市科技创新工作实现新发展的关键一年。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对东北地区给予政策、项目、资金等倾斜,科技部也将出台具体实施方案。特别是科技部要对科技计划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长春市要适应新常态,抢抓机遇,在设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试点、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推广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等政策方面积极争取,依托科技创新加快城市转型升级。明年科技工作总体思路是落实国家和省、市相关会议精神,进一步突出推动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创新型城市“这一方向”,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坚持“两个围绕”(围绕支柱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链来部署创新链,围绕在长和域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来构建创新驱动的源动力),突出“五个抓好”(抓好科技型“小巨人”企业、抓好科技项目建设、抓好创新平台建设、抓好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抓好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