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最新报道 | 图片新闻 | 地方科技工作巡礼 | 展望2012 | 媒体聚焦
        
哈尔滨市2012年科技工作要点
科技部门户网站      2012年02月13日       哈尔滨市科技局 字体:
    按照市十三次党代会和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精神,2012年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提出的经济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我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创业创新创优”和我市“坚定实施新战略,奋力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总体要求,结合“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突出“四大方略”、实施“八大专项”、加强“五大建设”,充分发挥科技进步与创新在全市的支撑引领作用和在全省的龙头带动作用,全面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专利申请量和技术合同交易额分别增长20%、20%和10%。
    一、在谋划全局上,突出四大方略,全面提升科技工作层次
    高标准全面完成科技工作任务,必须不断创新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进一步明确提升科技实力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根本目的,准确把握职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工作途径,坚持宏观政策导向与微观重点支持有机结合,使科技工作以更高的境界、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气魄,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一)突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统领方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统领方略,就是充分发挥已有的组织领导和考核体系作用,全面提升科技工作能力和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不仅是我们的重大工作任务,更是我们的良好工作基础和强大工作优势。要坚持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统领各项科技工作,通过创新型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精心组织和有效推进,加强对市直部门、区县(市)和重点企事业单位的科技工作指导和创新目标监测考核,努力营造全面创新、全民创新、全力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重大科技专项驱动方略。重大科技专项驱动方略,就是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实施专项推进,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集成科技资源,强化工作力度,实现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发展。结合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工作安排和市委、市政府总体要求,对重点科技攻关、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国际科技合作、专利发展、科技强县、科技惠民、创新人才培育等八项工作实施专项驱动,带动科技工作实现新突破、新跨越。
    (三)突出先进技术与优势产业深度融合方略。先进技术与优势产业深度融合方略,就是把我市的科技资源优势与产业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加快科技实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坚持把所有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来。围绕优势产业,大力推动科技攻关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先进技术与资本等要素紧密结合,从科技创新的全过程研究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变科技创新优势为产业发展优势。
    (四)突出科技重大事项沟通会商方略。科技重大事项沟通会商方略,就是树立大科技、一盘棋理念,高效集成科技、行政、社会等各类创新资源,合力推进科技事业发展。密切与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的关系,经常请示汇报工作,深入了解重大政策导向和工作部署,积极争取更大支持。加强与市直部门的沟通,对重大科技项目要协调有关部门联合推进。加强与大学大所的联系,共享科技创新资源,强化产学研合作。加强与其他城市的交流,互通信息,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加强对区县(市)科技工作的指导和考核,努力提高基层科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在推进重点上,实施八大专项,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紧密结合我市实际,高度集聚创新资源,组织实施专项推进,切实将发展方式导入创新驱动的轨道。
    (一)实施重点科技攻关专项,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统筹协调各类科技资源,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围绕机电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航空航天、现代农业、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方面,组织实施和推进重型燃气轮机、农牧新品种等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5个以上。同时,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储备,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长远发展提供后续支撑。
    (二)实施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石化等主导产业和机电装备、电子产品、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组织实施和推进光学电流互感器、DAM13R汽车发动机、头孢西丁钠原料及制剂等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30项以上。主动谋划市级大项目,积极推荐和推进省级产业化项目。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工作,推荐企业30家以上、产品50个以上。进一步完善30个产业技术联合体、7个高新技术产业链。全市高新技术产值实现2940亿元以上。
    (三)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专项,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我市确定的生物、民用航空、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和绿色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在风电、核电、新能源汽车、光电子、节能环保等方面组织实施和推进重点培育项目20项以上。瞄准云计算等能够迅速形成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按照省、市部署,牵头做好生物产业推进工作,重点支持 15项生物产业项目。加大对利民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的服务力度,扶持“哈尔滨利民生物医药研发中心药物中试基地”建设。
    (四)实施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巩固扩大对俄科技合作成果,对前三届哈科会签约项目进行跟踪问效服务,促进重点合作项目实施。全力办好第四届哈科会,征集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科技成果1200项以上,邀请国外专家学者100人参会对接。加强对俄科技合作中心、基地和信息平台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建立国际科技合作专家和项目联系库,拓展与欧美、韩日、以色列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科技合作,积极与外侨办、投资促进局等部门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享资源,广开渠道。
    (五)实施专利发展专项,加快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全面完成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验收工作,积极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开展专利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优势企业30家,专利申请量超50件和100件的企业分别增长20%。加大发明专利转化运用后补助工作力度,资助企业发明专利转化运用30项以上。拟举办首届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会,协同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加强专利执法与宣传培训,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全市专利申请量突破15000件。
    (六)实施科技强县专项,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加大农业技术创新,在农牧新品种选育、种养殖技术、植物保护、动物防疫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搞好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0个以上。推进县域优势特色农产品开发,解决特色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促进5个特色产业开发项目尽快形成规模。推进县域重点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促进4个重点工业企业项目加快工艺改进和新产品产业化进程。通过科技创新,拉动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新的竞争优势。同时,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帮扶、帮建工作能力和水平。
    (七)实施科技惠民专项,加快改善和提升百姓生活质量。推动人口健康与公共安全,重点支持创新药物研发、重大医疗成果推广应用、食品安全等20项惠及民生项目。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组织开展废水污水处理、建筑节能与节能新材料等10项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与有关部门合作建立2个科普示范基地,组织举办科技活动周、科技成果展、科技下乡等系列活动。
    (八)实施创新人才培育专项,加快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高地。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依托科技计划,组织实施创新人才项目280项以上。培养能够开发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产业前沿技术的人才团队20个。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100人以上、企业技术带头人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100人以上、青年后备人才100人以上、留学回国人才25人以上。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引导作用,探索建立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种子资金,积极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三、在保障措施上,加强五大建设,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进一步加强创新主体、服务平台、基地和园区、创新机制和管理团队建设,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一)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建设。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一是进一步推进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激发企业创新动力,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二是引导企业自主或依托在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建立研发机构。三是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大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力。
    (二)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一是进一步明晰技术研发、科技资源共享等五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内涵、职能、内在联系。二是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技术研发平台,进一步发挥辐射和服务功能。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研究制定我市科技资源共享补贴及奖励办法,同时加强与省及其他地市的沟通与联系。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实现在孵企业和毕业企业双增长,推动1家孵化器进入国家级行列。特别关注哈以孵化器,促其做实做大。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积极组织承办大型科技展会和专业对接会。开展“双走进、双发布”活动,组织100名专家带着成果走访企业,组织100家企业带着需求走访校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积极申请建立国家创新驿站哈尔滨工作站。拟设立技术转移或科技成果转化引导资金。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60亿元。科技投融资平台,重点推进被投企业上市工作,市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力争新投资2户高新技术企业。
    (三)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为目标,以产业集群化发展为路径,加大对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区和松北科技创新城的扶持和服务力度。一是推动基地优势产业发展。突出发电设备、汽车制造、新媒体等基地产业特色,加大重大科技项目谋划实施力度,加快重大高新技术成果向基地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努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二是推动科技园区创新创业。启动“打造创新载体,强化创新服务”试点工作。落实激励政策,支持高校学生和教师入驻大学科技园领办创办企业。三是推动松北科技创新城建设。加快科技资源集成,促进研发和产业化能力的提升。加快对俄科技合作基地建设,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四)加强科技管理创新机制建设。围绕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政务公开,高效配置和有效集成科技资源,进一步加大科技管理机制创新力度。一是强化宏观指导,优化科技计划顶层设计。突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导向、聚焦科技发展的重点难点亮点,加强各科技计划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发展的系统部署,优化顶层设计,整合完善长期、动态项目储备库,培植项目源。二是强化规范管理,推动科技计划有效实施。进一步完善评估决策体系,优化管理流程,细化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受理、项目调研、立项评估、项目验收等工作。加强科技奖励工作,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热情。三是强化项目监管,建立信用制度。对执行中的项目进行认真梳理,加强经费使用情况检查审计,加大项目全过程监督管理。建立信用档案,对项目生成和执行过程中弄虚作假的,严格按信用管理有关制度执行。
    (五)加强科技管理团队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从领导班子做起,从全体党员干部抓起,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可靠保障。一是在提高思想认识上,积极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执行力,成为“做主人、敢担当,谋发展、惠民生”的楷模。二是在强化组织领导上,充分发挥班子和基层党组织作用,深入开展创建共产党员先锋岗、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活动,在全局形成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工作氛围。三是在提升服务能力上,通过各种学习培训,使干部掌握基本知识,精通业务知识,了解相关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四是在转变工作作风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动态解决问题。切实提高软科学研究的前瞻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五是在优化工作环境上,进一步加强网站建设,搞好信息管理,提高科技服务和宣传水平;进一步做好信访、安全、保密、诚信等工作,确保全局更加稳定、和谐、守信;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单位的指导,做好老干部等工作,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六是在保证廉洁自律上,推进反腐倡廉关口前移,坚持依法行政,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检查,确保科技工作风清气正、党员干部廉洁高效,让组织放心,让人民满意。
打印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乙15号 | 邮编:100862 | 地理位置图 |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05022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