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09年科技工作要点
日期: 2009年02月09日 11:23      
【字号:

  2009年全省科技创新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保增长促转型的总体目标要求,围绕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以重大工程和重点工作为主要抓手,更大力度推进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更大力度加快高技术新兴产业培育,更大力度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更大力度加强科技工作统筹,切实形成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江苏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主要工作目标是:全社会研发投入620亿元,占GDP比重达1.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20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9%;全省专利申请量达12万件,发明专利和企业专利占比明显上升;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1%以上;创新环境明显改善,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为全面完成2009年工作目标,今年全省科技创新的主要任务和重点措施集中归纳为“138行动”,即搭建产学研合作一大平台,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企业自主创新、民生领域科技创新三大创新,重点实施“八大工程”。
  1、大力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江苏高校院所集中,科研成果多,转化和产业化的任务很重。必须进一步从体制机制上不断探索有效途径,通过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真正把全省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这是江苏科技创新的中心任务。
  加强高校院所基础研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结合江苏产业需求,通过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种途径支持高校院所加强应用基础研究,获取一批标志性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培养一批杰出科研创新学者,努力实现优势学科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设立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鼓励企业积极介入高校院所早期研究,从根本上推动产学研向前端延伸。依托重点高校院所,建设功能性工程材料、海洋工程装备等代表国家水平的重大基础性、公益性研发平台。
  全力办好重大产学研活动。认真组织第二届“中国•江苏产学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谈会”,以宣传科技产出为主线,突出高技术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合作层次,推动全国更多高水平技术、成果、人才向江苏集聚。
  加强产学研合作载体建设。在太阳能光伏、轨道交通、半导体照明等重点产业领域,组建20个产学研合作联盟,鼓励和支持高校院所与企业联合建立产学研基地、研发中心等紧密型合作组织100个。支持重点高校和苏中苏北各县普遍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全力支持中科院系统在江苏的“两所五中心”和清华等单位的重点创新基地建设。今年与中科院的产学研项目产出规模力争超过300亿元。鼓励和支持军工单位科研成果向地方转化,形成江苏产学研的新优势。
  大力拓展国际产学研合作。健全和完善跨国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和支持有条件企业走出去,到海外购买先进技术和装备,或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着力加强与以色列、新加坡等国的合作,开展联合开发和有关培训。省市联动在境内外组织10场以上专题性跨国技术转移对接洽谈活动。加快引进外资研发机构,研究明确相关引导扶持政策,今年新引进外资研发机构50家,全省外资研发机构总数达240家以上。
  健全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繁荣技术市场,全面推行职务技术成果挂牌转让,建立高效的技术转移通道。从机制建设、工作推动和统计完善等三个方面加大力度,积极推动技术合同交易,2009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80亿元以上。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创建科技服务品牌,培育认定20家骨干科技中介机构。全年科技服务业实现总收入达240亿元。
  2、加快产业技术创新,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直接体现在产业创新发展上。按照“传统产业品牌化、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要求,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着力培育壮大高技术新兴产业,使江苏产业层次和技术发展水平有一个大的提升。
  进一步扩大新兴产业规模优势。以新能源产业为突破口,围绕新兴产业打造一批新的产业链,研究制定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半导体照明、纳米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带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优化和质态提升。全年高技术新兴产业实现产值8000亿元,占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35%以上。大力推进生物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力争用四年左右时间实现产业规模翻两番,达6000亿元,使我省成为生物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最集中最活跃的地区。
  加强重点产业领域技术突破。围绕《江苏省高科技产业发展(841攀登计划)技术纲要》,启动实施“高端跨越工程”,着力加强高技术前沿领域战略部署,积极开展联合攻关,重点在氢能、生物制药、下一代网络融合、高温超导、微纳制造等未来产业先导技术领域,以及太阳能光伏、高速光通信、极端制造、纳米材料等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技术领域,获取一批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重大原创性成果,突破一批支撑优势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推动产业结构高端攀升。
  积极推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提高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水平,深入实施百亿级特色产业基地创建计划,新建5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培育5个千亿级、15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密集区。启动产业创新专业镇建设,重点建设20个创新专业镇,建立完善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增强专业镇科技创新综合优势,促进产业技术升级。继续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依托行业骨干企业组建纳米、生物医药等一批产业技术联盟,推动重大产业技术突破和系统集成。
  增强高新园区产业创新能力。启动“创新型园区提升工程”,召开全省高新园区建设工作会议,规划建设10个核心创新型园区,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数据服务与融合通信、苏州高新区微系统及光电、无锡高新区集成电路与微纳制造、常州高新区的创意产业以及南京高新区的重大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大幅度提升园区自主创新能力。以“江苏省创新型园区”为标准,以泰州医药城为成功范例,推动省级高新园区加快建设。2009年全省高新区力争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90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7300亿元,占园区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0%左右,其中5个国家级高新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5000亿元。
  大力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加强大学科技园、软件园、创意产业园等各类科技创业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使之成为我省本土高科技企业成长和新兴产业培育的摇篮。加强对科技创业的扶持,组织科技创业周、青年创业大赛等活动,聘任百名创业导师为千家企业提供个性化全程创业辅导服务。重点建设30个省级以上科技创业园,苏中各县实现科技创业园全覆盖,苏北达50%以上;建设15个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全省科技创新创业场所面积达800万平方米。
  3、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显著提升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当前困难在企业,而危机过后的发展希望更在企业。要积极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和支持企业更多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使江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较大跃升,以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召开全省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以企业专利工作为重点,全面实施《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重点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200家,力争所有大中型企业均拥有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35%,显著提高企业创新产出。2009年企业专利申请突破6万件,占全省50%以上;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省18%以上。深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重点支持100家企业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要技术标准研制。加强对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的扶持,省市县集成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新装备2000个,推动企业产品提档升级。
  建立企业创新标杆梯队。深入实施“企业创新引导工程”,分层次确立企业示范,形成全省企业创新的整体优势。通过省市县联动,培育100家国家和省级创新型企业,争取6家企业列入国家级创新型企业;新认定1000家左右高新技术企业,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总数超过2000家;全省民营科技企业总数突破22000家,对高新技术产业贡献份额达40%以上。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达430亿元,较去年增长24%以上。
  全面推进科技政策落实。着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重点政策落实,力争享受各类政策的企业超10000家。在高新技术企业中选择100家重点创新型企业作为科技、税务部门的重点服务单位,将加计扣除、金融扶持、加速折旧等各项政策综合打包,提供“套餐式服务”。新认定自主创新产品50项以上,制定操作细则,实质性推动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和首购。加强与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推动加大项目贷款贴息、风险补助资金规模。支持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力争创投、担保等资金规模超500亿元。制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选择百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科技保险试点,充分利用保险资金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通过政策惠及企业,切实增强企业创新动力。
  大力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企业普遍建设研究机构或研发平台,在去年规划建设十大企业研究院的基础上,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新建轨道交通、风电装备等3~5家企业重大研发机构,引导企业加强重大原始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发挥对整个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以产学研合作方式加快建设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建10个企业重点实验室和100个以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确保全省60%的大中型企业都建有研发机构。面向高新园区、产业集聚区和广大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新建和滚动支持建设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20个,力争主要产业集聚区公共平台覆盖面达60%以上。调整优化科技平台考核和运行补助办法,积极推进高校院所现有各类实验室、公共服务平台、工程中心、创新基地等扩大对企业和社会开放。
  加快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抓住当前海外人才加速流动的有利时机,继续配合实施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创业双千人才工程,重点引进80名院士及其创新团队、100名外籍科学家和300名留学归国人员等高层次人才,特别是要更多引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来江苏创新创业。加强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培养,重点支持100名科技型企业家,加强企业创新的核心力量;支持300名企业博士,引导更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进入企业生产一线。启动建设“企业院士工作站”,今年先设立100家,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把全国适合江苏产业创新需求的一大批顶级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吸引到江苏企业来,指导和帮助企业进行研发创新,带动全省企业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鼓励和支持高校院所与企业之间人才流动,支持高校聘请企业技术人才到高校兼职任教。
  4、加强农业与民生领域科技创新,使科技成果更多惠及百姓。
  加快建设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农业品种创新,启动“优良品种培育工程”,加强前沿性和原创性育种核心技术研究,重点培育农作物、设施园艺、畜禽和特色水产等优质新品种50个。以品种创新带动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开发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和集成应用一批重大关键农业装备,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实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建成1200万亩水稻小麦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区。新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50家,新建现代农业科技园10个,推进现代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与高效农业产业发展。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完成太仓等3个示范县市20个行政村18000户农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任务,形成适合不同类型地区示范应用的5个新农村建设新模式。进一步加强对苏北科技扶持,组织实施苏北科技发展专项,重点培育40个科技特色产业,使之成为苏北经济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推进科技富民强县,强化科技超市、科技特派员等科技服务工作,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
  加强节能减排科技支撑。加快新一代节能减排重大关键技术研发,组织实施好10个节能减排国家重点项目。推进节能减排新技术的应用示范。实施农林及生活废弃物生物质能利用新技术应用示范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节水技术集成应用工程示范。培育第三批节能减排创新示范企业40家。建设苏州工业园、苏州高新区、无锡高新区、武进高新区、江宁高科技园等5个国家和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配合国家“十城千辆”和“十城万盏”节能工程,加快推进我省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照明等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推广示范。
  深入实施科技惠民工程。按照我省已经制定的科技惠民工程实施方案,继续围绕百姓需求,在安全、健康、环境、生态等热点领域,加强集成研究与应用示范,实施重大疾病防治、构建公共安全保障、“科技强警”服务网络以及国民体质科技促进行动等一批民生科技示范重大项目。组织20个地方社会发展科技示范工程项目,集成推进市县民生科技工作。加强相关科技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民生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继续加强太湖水污染治理科技工作,推动建设“太湖研究院”,为科学治太提供科技支撑。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围绕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生态修复、绿色建筑等主题,新建3~5个国家和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为使全省科技工作更加聚焦中心,目标能够落地,工作更有抓手,强化科技产出导向,今年工作的重点是着力组织实施好“八大工程”,即重大项目推进工程、高端跨越工程、企业创新引导工程、创新型园区提升工程、农业优良品种培育工程、科技惠民工程、创新创业双千人才工程、创新培训工程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