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十二五”成就:创新驱动激发发展新动能
日期: 2016年03月02日 15:08      
【字号:

  “十二五”时期,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事业加快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国家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整体水平加速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阶段迈进,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一项800多页的报告中,“中国”一词格外突出:中国的研发开支接近欧盟总和,居世界第二;中国新世纪以来高技术制造增加值猛增,2001年至2014年间增长了10倍,居世界第二……中国已成为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二研发大国。
  “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重大成果和顶尖人才不断涌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正步入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的历史新阶段。 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由50.9%增加到55.1%,科技创新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增添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了强大支撑。
  直面需求,科技创新加速开拓新动能新市场新消费
  “麝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雄麝仅存5万余头,每头雄麝可取香10克。而目前我国麝香的年需求量超过15吨,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我国著名天然药物化学家于德泉院士说。面对这个重大需求,他带领团队开展了人工麝香的研制。
  经过多年攻关,他们研制出与天然麝香功效与安全性相近的人工麝香,并获得国家I类新药证书,成功实现规模化生产。目前,人工麝香市场占有率99%以上,累计销售超过90吨。人工麝香的年用药病患者超过1亿人次,降低费用30%-50%。
  近年来,与人工麝香攻关项目一样,我国科研活动不断强化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目标,一大批科技成果走出高校院所进入广阔市场发光发热,捷报频传——
  制造技术步入自主发展的快车道,刻蚀机、离子注入机等关键制造装备总体水平达到28纳米;TD-LTE完整产业链基本形成,4G用户数超过2.7亿;大型汽 车覆盖件自动冲压线等20多种产品已具备国际竞争能力;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速铁路技术世界领先,高铁总里程达1.9万公里,占世界总量55%以上,并进军 海外市场;全面掌握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实现关键设备国产化;大功率风电机组和关键部件、晶硅和薄膜太阳能电池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风能和光伏产能 累计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2015年预计超过30万辆,居世界第一;油气专项再造一个西部大庆,海洋石油981等高端装备在南海成功应 用;半导体照明技术加快应用推广,2015年半导体照明产业整体规模预计达4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
  民生方面的需求让科技创新拥有 源源不断的动力。“十二五”期间,科技创新为改善民生福祉提供了有力保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以上,有力支撑粮食生产“十二连增”;“渤海粮仓 科技示范工程”各项技术推广应用1700余万亩,2015年实现增粮34亿斤;第四期“超级稻”创造百亩连片平均亩产1026.7公斤的新纪录;转基因抗 虫棉新品种累计推广1.12亿亩;突破农机先进制造与智能化等关键共性技术,开发400马力级重型拖拉机等农机新产品170种;自主研发3.0T超导磁共 振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上市;全球首个基因突变型埃博拉疫苗境外开展临床试验;预防手足口病的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制成功; 阿帕替尼、西达本胺等抗肿瘤新药成功上市,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破冰,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在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心实验室,《经济日报》记者随手翻开一个用户登记册,看到上边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天来做检测的人员信息。实验室一位工作人 员告诉记者:“我们实验室的用户北到哈尔滨,南到福建,甚至还有从新加坡过来的。国家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改革举措,进一步盘 活了科研资源,也让更多创新创业者受益。”
  《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只是“十二五”期间党中央、国务 院围绕科技创新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改革部署之一。“十二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数十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科技创新,改革举措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前 所未有:发布实施《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研究审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修订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法》,颁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 案》《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在各项改革的系 统合力下,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提升到空前的新高度,创新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和重要价值导向。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让我国科技体制改 革拥有了措施有力、脉络清晰、操作有序的“施工图”。该方案从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科研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激励等10个方面,提出了32项改革举措、 143项政策措施。这10个方面任务对应一直存在的难题,比如科技经济结合不紧、科技成果转化不畅、人才发展机制不健全等等。
  中国科学技术 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李哲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基本特点就是它的协调性和整体性。它不光针对某一个 主体,而是涉及企业、高校科技人员等众多主体;不光针对科研,而是涉及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成果转化、加强市场引导、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内容。同时对 于某一类政策都明确了时间节点、牵头机构,操作性很强。这次改革的内容十分全面,但目标非常聚焦,就是如何更好地建设创新型国家,如何建设一个既符合市场 经济规律,也符合科研规律的国家创新体系。”
  双创涌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2012年,于树怀等待多年的机遇来了。那年,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专门设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鼓励系里的师生创业。同时,清华大学也成立多种机构为创业师生提供创业指导和投融资服务。于树怀和跟他一路走来的兄弟们决定抓住机会,开始二次创业。
  经过大半年筹备,2013年初,北京易康泰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在清华科技园成立。此时的创业环境今非昔比,来自启迪孵化器、清华启迪创新基金等多方的民间资 本,先后为他们送上近3000万元的投资。“现在,民间投资占我们股份达到40%。”于树怀说:“同时,我们在法律、财务等方面都能得到启迪孵化器的专业 咨询和帮助。这种全方位支持让我们集中精力投入到对汽车‘大脑’——电控系统的研发上。”目前,易康泰科已拥有一汽、二汽、福田、江淮、吉利、上汽通用五 菱等客户及合作伙伴。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众多跟于树怀一样的创业者踏上了“追梦之旅”。奋斗路上,他们并不孤单:全国各类众创 空间已超过2300家,与现有25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1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46个国家高新区,共同形成完整的创业服务链条和良好的 创新生态,在孵企业超过10万家,培育上市和挂牌企业600多家,吸纳就业人数超过180万人。技术转移转化加速发展,2015年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达 453家,技术(产权)交易机构30家。2015年技术交易总额达到9835亿元,同比增加约14.7%。连续举办四届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共有近6万家创 业企业和团队、1500家创投机构参加,促成创业投资近300亿元,银行授信总额超过500亿元,帮助一大批优秀创新创业企业和团队获得市场支持,形成 “赛场选骏马、创赛搭平台、市场配资源、政府后补助”的新模式。
  “十二五”期间,我国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制定发布众创空间指导意见和工作指引,发展专业化众创空间;推进科技特派员、返乡农民 工在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在重庆、四川、陕西、江苏等地试点建设“星创天地”;成功举办科技活动周、全国“双创”活动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大挑战年 会,实施科技创业者行动;启动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3只创投子基金,开展第二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启动科技服务业区域和行业试点等。
  2015年,我国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2万户,比2014年提升20%。在国家高新区,双创效能更加凸显:2015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 总收入4.07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新创科技企业2.4万家,同比增长84.6%。中关村创业呈现“天使投资+合伙人制+股权众筹”等新趋势,双 创活力显著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