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首页 | 专栏首页 | 标题新闻 | 动态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数字科技六十年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中国科技60年 > 动态新闻
科技部庆祝建国60周年专题 【字体:
《半月谈》:中国科技步入“创新时代”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这趟列车正经历新一轮“提速”,驶向一个明确的“节点”———2020年,“站牌”上写着:创新型国家。

    2005年10月17日黎明,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朗牧场的主着陆场星光灿烂。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遨游5日、航行325万公里之后,正飞回祖国的怀抱。5时38分,身着航
天服的费俊龙自主出舱,聂海胜随后走出,挥动鲜花向人们致意,欢呼声响彻黎明的草原。

    这一刻,距杨利伟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两年又22个小时,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13年又26天。两度春秋,中国航天事业跃上新台阶。从杨利伟独上九霄到费俊龙、聂海胜携手归来,中国航天人又一次把崭新的纪录留在了太空。

    自主创新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包括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内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在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强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提出了“自主创新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

    2005年,从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到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研究,党中央明确指出,必须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事实上,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自主创新就已经成为最大亮点之一。“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万余字的建议全文中“自主创新”就出现了13次。而在4万余字的规划纲要中,自主创新更是灵魂,如一条主线贯穿全文。

    改革开放近30年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曾给我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好处。但是,对外技术依存度过高、关键技术和设备大部分依赖进口、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资源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凸显。

    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要走怎样的发展道路?

    一个国家的发展有资源型、依附型和创新型三条道路可以选择。资源型我们走不通,依附型也不行。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是中国惟一的选择。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当今世界的发展,主要是由创新型国家主导的。这样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典、新加坡等20多个。”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元说。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对各级党委和政府、各地区各部门都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并提出要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几乎同时公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向世人展示了中国自主创新的“路径图”:大飞机等16个重大专项,信息、空天等5大战略技术重点,22项未来重点发展的前沿技术……

    财政部2006年安排科技投入716亿元,比上年增加19.2%,并建立和完善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制度;国家发改委安排预算内投资,加大对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支持力度;国资委决定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开发体系,将自主创新纳入大型国有企业领导人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商务部安排专项经费,建设一批出口创新基地……全国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召开了科技大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省、区、市的发展目标。

    一系列科技计划构成了自主创新的框架,一系列财政税收政策的出台,则为自主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回顾历史,50多年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音犹在耳,29年前拥抱科学春天的欣喜仍驻心间。而一年多前全国科技大会则吹响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角,创新成为中国科技的主旋律。

  自主创新结出累累硕果

    中关村,曾经一度是中国高科技的代名词。城市污泥无害化产业联盟、清新空气产业联盟、新能源技术(热泵)应用联盟……近年来,在“中国硅谷”,随着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冒”出了一连串产业联盟。

    “产业联盟能聚集社会资源,推动资源集成、协作和配套,培育和推动新型产业链及相关技术产业的形成。”系列联盟的推动者、北京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徐云博士说。

    增强创新意识,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从行业到区域,创新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自觉追求。中国在高技术领域取得的一系列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成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制造和应用十万亿次级商用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中国作为惟一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获得一大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人类重要功能基因,在人类功能基因组研发领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大到超级计算机,小到数码相机,中国每年所需的数以亿计的微处理器芯片曾经完全依赖进口,信息技术领域的“空芯”现象曾引起有识之士的忧虑。经过5年的努力,龙芯等一系列“中国芯”竞相亮相,占领了相当份额的市场。北大众志等具有代表性的32位高性能中央处理器的问世,64位高性能龙芯和飞腾通用微处理器研制成功,实现了国产高性能通用芯片从无到有的突破。从一片空白到多点开花,中国信息产业“空芯”状况得到初步改变。

    今年以来,有关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好消息接连不断: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三峡工程首台国产化70万千瓦水电机组正式投产,我国水电装备步入自主研发时代;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实现72小时满功率发电运行,使中国模块化高温气冷堆的研究与建造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经过多年发展,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与先进国家差距在缩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工程师隋永滨这样说。

    蓝图已绘就,目标已明确。今天的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的使命,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支撑起国家发展的“脊梁”。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乙15号 | 邮编:100862 | 地理位置图 | ICP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22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