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动态新闻 辉煌历程 科技发展政策、规划与创新环境建设 60年发展状况比较 科技成就  
  云南科技
动态新闻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
 
 
 
 
  首页 >> 60年发展状况比较

     一、科技人才总量和质量不断提升
    新中国成立时,云南省科技人员不足2万人,科研机构中的科技人员不足百人。1955年云南省委成立知识分子办公室,经过10年的培养与发展,1965年全省全民所有制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已达到15.7万余人。
    1979年,省委、省政府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提出了加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的建议和措施,1985年后云南省专业技术人员在数量上快速增长,2007年全省专业技术人员达到95.68万人(图1)。

图1  1949-2007年云南省专业技术人员增长情况

    高级科技人才中,在滇两院院士共9人,截至2005年全省有“百千万人才工程”优秀专业技术人员2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47人,2002年底共有1373人享受国务院津贴,共奖励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001人,有583名专业技术人员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启动创新团队建设试点工作,共遴选省创新团队51个。至2008年引进高端科技人才9名,选拔培养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501名,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266名。

    二、科技投入稳步增长
    1957年,全省财政安排科学事业费222万元,1960年增至1140万元,自1974年起,科技三项费实行预算、决算管理制度,按科研课题进行财务核算,逐年加大科技投入(图2)。

图2 1989-2005 年云南省科技投入增长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1970~1988年省科委科技三项费和科学事业费共投入3.65亿元;1978~1985年,全省共投入科学事业费和科技三项费4.47亿元。1989~2005年,全省科技三项费实现了大幅度增长,由1989年的3133万元增加到了2005年的57536万元,增长了18倍,年均增长率为20.38%;全省科技三项费占全省财政总收支比例明显提高,1989年全省科技三项费占财政总收入和总支出比例分别为0.5%和0.38%,2005年全省科技三项费占财政总收支比例为0.75%。
    三、科研基础条件不断改善
    1949年云南省从国民政府手中接管的科研机构只有4个及数百平方米的土坯平房,没有一台大型仪器。
    1958~1985年,全省已逐步购置大型精密仪器300多台,总价达711万美元;并投入3.02亿元,拨给上万吨钢材和其它物资,建设科研、办公和生活用房112万多平方米。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天文台、昆明贵金属研究所等中科院下属、中央直属科研机构以及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省林业科学所等一大批省级科研机构相继成立,1985年全省科研机构已达149家。
    目前,我省已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1 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0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中试基地)8个。至2008年,全省还认定了企业技术中心107家,其中国家认定的中心10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64家。
    上世纪90年代,大型科学仪器引进量大幅度增加,并向高档次引进发展。至2005年全省拥有13大类各种大型科研仪器设备1300多台(套),价值8亿多元。2006年,“全省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协作网”开始建设,推动了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共建共享工作。2007年由中科院和云南省共同承担建设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落成,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大型科技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