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动态新闻 辉煌历程 科技发展政策、规划与创新环境建设 60年发展状况比较 科技成就  
  上海科技
动态新闻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
 
 
 
 
  首页 >> 科技成就

    60年来,上海科技硕果累累,创造了众多全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无论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年代,上海科技工作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需要。从以下列举若干领域的科技成果及进步的轨迹就可见一斑。


    1.基础研究领域:
    ▲1961年蟾蜍单性生殖研究获突破,繁殖出第一批“没有外祖父的癞蛤蟆”。这是一项具有独创性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


    ▲1963年,我国第一台气体氦氖激光器试制成功。1964年,国内第一台半导体(GaAs)激光器和第一台CO2分子激光器试制成功。
    ▲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以人工合成方法得到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1981年,首次在世界上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这两大成果标志着我国在生物化学研究领域的人工合成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65年9月17日,中科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在世界上首次以人工合成方法得到结晶牛胰岛素,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
    ▲1987年,我国强激光和激光核聚变领域重大成就——高功率激光器“神光”问世。2002年,“神光二号”巨型激光器研制成功。

   

神光1号                              神光2号

    ▲1997年,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构建了高分辨率的水稻基因组物理全图。
    ▲2002年,在物理有机化学前沿领域——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填补了该奖项连续4年的空缺。
    ▲2002年,完成“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任务,我国对这一国际计划的贡献率达到10%,这是中国完成的最大的基因组单条染色体精确测序任务。该项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封面上,被认为是植物基因组研究领域里具有里程碑性的事件。

      


    ▲2003年,在国际上首创纳米材料的大面积操控排布新技术。
    ▲2009年,完成第一个扁形动物基因组序列——日本血吸虫基因组测序和基因功能分析工作,结果发表在《自然》杂志封面上。
    ▲2009年,建成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大科学装置和大科学平台上海光源,表明了我国具备了高水平的技术集成和创新能力,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2009年,建成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大科学装置和大科学平台——上海光源

    2.高新技术领域:
    ▲1951年,青霉素盐及青霉素普鲁卡因试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医药抗生素新型高效药物的重大空白。


    ▲1951年,中国第一台钢丝录音机试制成功。
    ▲1952年,中国第一台200毫安医用X线机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只抗结核药异烟肼研制投产。
    ▲1954年,国内第一根钨丝试制成功,继而组装出第一批“人民牌”灯泡。
    ▲1960年,国内第一枚小型探空火箭在上海发射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5年,风暴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技术试验卫星成功。1981年,风暴一号火箭发射一箭三星成功。1984年,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把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送入地球静止轨道。

第一枚小型探空火箭

    ▲1964年,中国首创甾体口服避孕药——甲地孕酮研制成功。
    ▲1972年,我国第一个被世界认可的自主开发的新药——抗疟药青蒿素提炼成功。

    ▲1975年,具有全译码存贮功能的128位双极型大规模集成电路试制成功。1977年,中国第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ECL256×1位全译码高速随机存储器研制成功。
    ▲1995年,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个基因工程一类新药——人α型干扰素基因的冻干粉针剂研制成功。
    ▲2001年,铟镓铝磷外延片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

    ▲2002年,代表国内CPU研制最高水平的高性能嵌入式32位微处理器——神威Ⅰ号研制成功。
    ▲2003年,我国第一个自主研制、进入临床试验的疟疾疫苗——重组疟疾疫苗进入一期临床阶段。
    ▲2004年,世界上第一个为TD–SCDMA标准量身制作的3G手机核心芯片研制成功。这是我国第一个自主制造而且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核心芯片。
    ▲2005年,益赛普成为我国第一个实现产业化批准上市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类药物。

    ▲2006年,一类新药H101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准许上市的溶瘤病毒药物。
    ▲2007年,我国下一代芯片工艺核心技术——极紫外光刻机光源技术研究获突破。
    ▲2007年,上普莱单抗研制成功,实现了我国血栓性疾病治疗性抗体药物零的突破。
    ▲2008年,我国首个肠促胰岛素分泌肽类药物“谊生泰”研制成功。
    ▲2007年,RFID技术成功应用于特奥会的票务和人员管理。2009年,1亿张世博会门票使RFID技术首次在世界上实现大规模应用。
    ▲2009年,基于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技术的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启动

 

    3.工业技术进步:
    ▲1952年,我国第一部240千瓦蒸汽发电机全套设备制造成功。1955年,中国第一台6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试制成功,开创了中国自行制造成套发电设备的历史。1956年,中国第一台12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研制成功。1958年,世界首创发电机双水内冷新技术举世瞩目。1960年,10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试制成功。1979年,国内首创12.5万千瓦中间再热汽轮机。1988年,国内首座核能电站试制的30万千瓦汽轮机,填补中国核电制造的空白。

 

12.5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               30万千瓦机组汽轮机

    ▲1954年,解放以后上海地区建造的最大船舶长江货船“大众”号排水量2725吨。1957年,中国第一艘海洋研究船“金星号”建成试航。1958年,首次制造万吨远洋货轮“东风”号,排水量为17182吨。1984年,我国第一座半潜式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勘探三号”建成。1985年,向阳红10号远洋调查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02年第一艘17.5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轮建成。2006年,30万吨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顺利下水,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建造的吨位最大、造价最高、技术最新的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2007年,我国第一艘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8530标准箱超大型集装箱船“新亚洲”号出坞。2008年,我国自主研制的7500吨全回转浮吊研制成功。

   

       “东风”号                         “勘探三号”

 

        向阳红10号                 7500吨全回转浮吊

    ▲1957年,国内第一辆吉普车试制成功。1958年,生产出第一辆国产“凤凰牌”轿车,1964年改名为SH760上海牌轿车。1969年,32吨矿用自卸载重汽车试制成功。2006年,高档自主品牌轿车荣威750上市。2008年, 20辆帕萨特领驭燃料电池轿车服务北京奥运会。
    ▲1958年,国内第一根直径为76毫米的小口径无缝钢管诞生。
    ▲1959年,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2500吨水压机安装使用。1961年,我国最大的12000吨压力自由锻造水压机制造成功。2001年,首台国产5000t汽车大梁液压机研制成功。2008年,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目前世界上锻造能力最强的165MN自由锻造油压机正式投产。

 

                  万吨水压机                       165MN自由锻造油压机

    ▲1995年,中国首座超临界大电站——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一期工程两台60万千瓦临界机组竣工。2001年,上海外高桥电厂9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辅助成套设备研制成功,填补了百万千瓦等级国产化辅助机组设备设计、制造的空白。2006年,总装机容量百万千瓦以上的重型燃机国产化示范工程华能石洞口燃机电厂顺利投产。
    ▲2002年,世界上最大吨位的万吨油压双动铝挤压机成功挤压出直径达375~500mm的无缝铝管,结束了我国大型挤压机和大型铝制型材依赖进口的历史。
   ▲2007年,国内首列国产化率达85%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型地铁列车研制成功。

    4.医疗技术进步:
    ▲1954年,首例股动脉移植成功。1977年,首次为一例肝癌病人进行同种异体肝脏移植手术,存活54天,后又进行5例,最长存活261天。
    ▲1958年,夺回灼伤皮肤面积达89.3%的钢铁工人邱财康的生命,打破了国际文献中关于灼伤皮肤面积70%,死亡率达100%的记录。
    ▲1979年,完成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手术。1981年,成功地为一名失去双手的病人再造双手。1993年,完成的首例双下肢再植术填补了世界医学史上的一项空白。
    ▲1982年,具有国内第一台XDN–1型颅脑CT研制成功。
    ▲1996年,完成国内首例“背驮式”肝移植手术同年,中国首例活体亲属肾脏移植手术成功。1997年,完成了世界最先进的不开刀治疗颅内动脉瘤术。
    ▲2000年,成功施行一例世界首创的、体外循环长达23小时的动脉搭桥手术。2001年,本市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获得成功。世界首创的大胰腺癌分阶段治疗使手术切除率达到36%。2003年,为一名63岁的中末期双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成功实施同种异体左全肺移植手术,这是亚洲首获成功的老年人肺移植术。2003年,在世界上率先完成第一例幼儿全耳全撕脱再植术。

  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科技形成了一些自身特点。
  1、攻坚克难,大局为重,在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实施中培育形成科技若干优势领域,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和地位
  在科学研究方面,以生物与生命科学领域为例,上海是我国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国际上也具有重要地位。据统计,1955年以来,在上海六大学科领域中的中科院院士,生物与医学领域的院士占34%(全国是21%);在全国生物与医学领域院士中上海约占20%。60年来,上海凭借其在该研究领域雄厚的实力,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没有外祖父的癞蛤蟆”、青蒿素结构测定和全合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断手再植术、人工合成核糖核酸、“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附睾精子成熟相关的新基因研究等一批成果纷纷亮相,为我国在世界生物与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争得了重要地位。
  在技术创新方面,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充分发挥科技和工业基础上的优势,承担了许多国家急需的重大装备和产品的开发试制任务,从万吨水压机到1.6万吨油压机,第一枚探空火箭T-7到“嫦娥”绕月,从第一艘万吨货轮“东风”号到30万吨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从蒸汽发电机、汽轮发电机到核电设备、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从第一辆国产轿车“凤凰”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从第一台国产电子管计算机、第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存储器到3G手机芯片、高清数字电视芯片、3TNet宽带网,还有盾构设备、A型地铁列车、7500吨大型浮吊……

  

100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                   嫦娥升空

 

100万核电机组                 电子管模拟计算机

  上海坚持地方科技力量与中央在沪科技力量相融合,动员组织中央和地方各路科技大军对产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联合攻关。最近8年来,上海与中科院着眼于国家战略,共建研发机构和科学平台,包括上海光源、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上海伽里略公司、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浦东科技园。
  2、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创造了多个国内“首先”、“第一”和“率先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科技工作者坚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体现了具有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科学素养。如,1978年9月建国以来第一个高校访美代表团—“上海交大赴美访问团”出访美国;1991年国内第一个(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地方政府确立的科技节—“上海科技节”问世;1992年国内首家探索科技风险投资机制的公司—上海科技投资公司成立;1993年12月国内第一家技术交易市场—上海技术交易所成立;1994年10月国内第一家股份制试点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超细粉末工程研究中心成立;2004年国内第一个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上海知识产权园成立;2004年7月国内第一个面向区域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投入运行,等等。这些具有开创性的改革、创新举措,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

  

 “上海交大赴美访问团”出访美国                       首届科普之夏

 

               首届科技节                                     公共服务平台 

  3、合作交流,区域联动,加强与江苏和浙江的融合,积极打造“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上海悄悄涌现的“星期日工程师”,成为长三角区域技术合作与交流的先行者。进入21世纪,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合作不断深化,方式不断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3年成立了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区域组织和协调工作得到加强。签订了《沪苏浙共同推进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协议书》和《中小企业合作与发展协议书》。加强区域合作研究开发,实施长三角区域联合科技攻关计划;近年来,先后制定了《长三角区域“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长三角区域信息化“十一五”合作规划》、《长三角科技合作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国家战略联合开展前瞻性研究(海洋生态、生物疫病、陆源排污等)。积极探索组建企业间技术开发联盟,建立“长三角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联合成立“长三角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加强区域科技中介服务联盟和长三角技术产权交易体系建设,搭台促进科技成果交流,建立研究中心和研发基地,共同参加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长三角科技展区。上海正按照国家要求,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科技一体化进程,努力成为引领全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区域。

   

星期日工程师                     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