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动态新闻 辉煌历程 科技发展政策、规划与创新环境建设 60年发展状况比较 科技成就  
  上海科技
动态新闻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
 
 
 
 
  首页 >> 辉煌历程
    第一阶段:“向科学进军”(1949-1966年)
    新中国诞生初期,上海科技“百废待兴”。建国之初,上海科技机构只有15个,科技人员只有238人。突破经济封锁,提升科技实力,是上海科技界的历史使命。1956年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上海确定了科技工作向“高级、精密、尖端”发展的方针。在1960年1月召开的上海市科技工作会议上,聂荣臻同志作《急起直追全面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报告,会议确定“科学技术必须为经济及国防建设服务”的方针,动员全市科技工作者向“高精尖新”进军,大力开展工业技术改造,加速发展尖端科学技术。会后,制订了当年的科技发展计划和3年、8年的科技发展规划,各行各业也都制定了具体措施。1963年1月,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再次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周恩来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提出“实事求是、循序前进、并头齐进、迎头赶上”的科技工作指导思想,希望上海科技界在实现四个现代化中做出应有的成绩。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上海科技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高举“向科学进军”的旗帜,朝着把上海建设成为我国先进科学技术基地的方向迈进。
    第二阶段:“科学的春天”(1978-1994年)
    1978年3月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同年上海召开科学大会,提出了“抢时间、争速度,在本世纪内把上海建成为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基地”的奋斗目标。至80年代前期,上海形成了以新兴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解决国民经济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战略。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上海工业逐步向新的技术基础转移,技术进步的效益已成为上海工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80年代中后期,上海又进一步调整优化科技发展:加强科研和生产的结合,增强技术开发和创新的能力,以科技力量促进和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在技术发展上,坚持走出口型道路、集约型道路、集团型道路和知识型道路。进入90年代,世界新科技革命引发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兴起,1992年4月中央决定开发开放浦东,上海科技工作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为战略目标,加速高新技术向产业转移,构建与上海功能定位相适应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总体框架。科学的春天,送来了改革开放的暖风,上海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全面振兴的时代。
    第三阶段:实施“科教兴市”战略(1995-2005年)
    90年代中期,上海经济发展逐步进入重化工业发展阶段,上海经济的增长方式,将从粗放型逐步转向集约型。上海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根据这一态势,确立了科技发展的4个具体战略目标和任务,一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经济一体化战略;二是突出“高起点、强辐射、大跨度”的技术创新战略;三是抓重点、抓突破、抓制高点的赶超战略;四是实施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协同推进战略。四个具体战略的核心目标是构建“一流科技”,与构建上海“一流城市”相适应。通过构建一流科技,加快了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步伐。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速,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上海如何充分利用入世的有利条件,努力分享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参加国际科技竞争与产业分工,在经济与科技全球化的进程中,把握发展的历史方位,站在新起点,寻找新突破,是摆在面前的紧迫任务。据此,上海确定了进入21世纪科技发展的战略思路:以“融入全国、融入世界”思想为指导,抓住“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这一主线,坚持“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的结合、抢占科技制高点与培育经济增长点相结合、政府推动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重点围绕增强科技原创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力、强化科技融入世界的亲和力,推进知识生产中心、知识服务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
    第四阶段: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2006年至今)
    200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技大会。这次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确立了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要求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这新的形势下,上海确立了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和任务,即围绕国家科技创新部署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布局,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竞争力为手段,构建良好的创新体系,实施“三个支撑”,即支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撑可持续发展,支撑城市功能提升。其基本内涵是:以坚持走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自主创新道路为主线,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以实施“引领工程”为抓手,着力突出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建设,聚焦国家战略、聚焦重大产业项目、聚焦创新基地,努力提升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创新型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