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动态新闻 辉煌历程 科技发展政策、规划与创新环境建设 60年发展状况比较 科技成就  
  四川科技
动态新闻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
 
 
 
 
  首页 >> 科技发展政策、规划与创新环境建设

    四川是科技大省,科技发展已经步入跃升期。站在新的起点,我们要继续践行“技术就是经济”理念,坚持把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全部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深入实施“三大行动”,探索“四项体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和服务民生,打造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建设创新型四川。
    一、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行动。
    当前,四川省传统产业处于调整期、高新技术产业处于扩张期、新兴产业处于萌芽期。我们将围绕三个重点,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支撑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一是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围绕机械制造、水电能源、油气化工、饮料食品、汽车、钢铁、纺织等优势传统产业,以发展低碳经济为核心,着力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研发、推广和应用一批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大幅提高传统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
    二是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做大。继续围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6大优势领域,坚持企业主体和政府主导相结合,内生和外引相结合,加快战略产品、重点产品、培育产品和创新产品的产业化进程,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走具有西部特点的发展道路。
    三是加快新兴产业培育。抓住当前新兴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结合比较优势,依据技术成熟度、产业化程度和市场发育度,重点围绕节能、环保、智能制造、健康、创意、网络、非动力核技术等产业,通过市场需求引领产业发展,通过超前规划促进产业发展,通过技术突破支撑产业发展,通过政策扶持推进产业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苗子工程,培育产业技术跃升的新兴力量。
    二、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
    把服务“三农”、推进“五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技能化、城乡信息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的战略基点。围绕集聚创新要素、壮大特色产业、探索经营模式、发展农村非农工业、培养新型农民、改善人居环境六大任务,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农村信息化、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地震灾后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农业科技园区、农民“双技能”培训、藏区科普推广、城乡结合部污染治理等八大工程,推进全省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三、深入实施科技服务民生专项行动。
    围绕人口与健康、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加强研究开发和试点示范,为改善民生、服务群众提供科技支撑。一是加强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科技示范,加大基层卫生适宜技术及产品推广示范力度,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攻关,开展重大出生缺陷监测研究。二是着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科技攻关与示范。加强地震灾区生态恢复,开展城镇社区居民聚居点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三是开展区域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是创新发展的核心问题,破解体制机制是关键路径。为建立适应产业发展的科技新体制,形成科技主动融入经济发展、经济主动依靠科技发展的局面,将继续探索四项体制机制:
    一是探索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加强创新型企业和产学研联盟建设工作。做优做专各具特色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建设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平台。
    二是探索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投融资体制。继续办好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资本对接会,加强风险投资引进、科技支行试点、科技保险和担保、证券交易、政府补贴等措施,做到“投、贷、保、证、补”并举,积极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就地转化。
    三是探索建立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机制。发挥中央在川科技资源和国防军工战略性资源优势,形成壮大核电、航空航天、军工电子等优势产业集群。加强军地、院地技术合作,启动制定中国(绵阳)科技城未来十年发展规划,加快广元军转民项目实施。建设中国(绵阳)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平台。
    四是探索建立科技宏观管理体制。继续推进科技计划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宏观管理、过程管理、经费管理和监督管理。加强科技机构资源整合,围绕优势产业整合优化科研机构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