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科学发展 惠安县人民政府
日期: 2009年12月03日 09:44      
【字号:

(2009年11月27日)

    惠安县位于泉州湾与湄州湾之间,依山傍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福建省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全县土地面积671.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33平方公里,海岸线214公里。辖16个乡镇和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下属3个工业园区),295个行政村(社区),本地人口94.6万人,素有“石雕之乡”、“建筑之乡”、“渔业强县”之美誉。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国最发达“百强县(市)”行列,先后获得中国石雕之都、中国民间艺术(雕艺)之乡、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五连冠”、国家园林县城和省级文化先进县、文明县城等荣誉称号。
    改革开放以来,惠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明确要求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科技进步工作,把科技进步作为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优先发展科技事业,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200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15.21亿元、财政总收入23.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40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科技进步在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政策出台支撑,营造发展环境。一是政策配套先行。我县先后出台实施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的决定》、《惠安县促进科技进步的若干规定》、《惠安县鼓励技术创新暂行规定》、《惠安县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惠安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总体规划》、《关于惠安县企业创名牌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品牌经济强县的决定》,修订了《惠安县科技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惠安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在行政审批、财税金融服务、信贷支持、促进银企结合、自主创新服务、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努力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加大财政投入。两年来,县财政投入科技经费8018万元,分别占全年财政支出决算的2.26%和2.5%。同时,县财政还投入企业挖潜改造扶持资金200万元,利用科技贷款0.72亿元,企业自筹14.3亿元, 逐步建立起以财政投入为引导,金融投入为支撑,社会和外资投入为补充,企业投入为主体的良性运行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三是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并落实《关于加快惠安县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暂行规定》、《惠安县杰出人才奖励基金办法》、《惠安县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人才配套政策。创建惠安人事人才网,建立健全人才信息库,实现人才市场网络化管理。目前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9万人,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12人,全县现有"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层次成员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人,人才结构逐步合理。
    (二)加强组织领导,推动科技进步。全县各级党政领导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在制订规划、部署工作、组织领导等方面突出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地位,把科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常委(务)会或专题会研究部署科技工作,做到思想认识、工作责任、组织机构、资金投入、措施落实五到位。2008年召开全县科技大会,研究部署全县科技工作,推动科技各项工作大发展。每年,县委、县政府都把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目标融合一起列入乡镇、县直部门的年度工作责任状,把科技进步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和县直部门,制定《考核与奖惩试行办法》,年终对责任状完成情况组织认真考核。同时,成立了专家顾问组和惠安县技术创新专家顾问团、惠安县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计划制定、政策措施、项目实施的论证和指导,确保科技工作落到实处。
    (三)实施项目带动,支撑经济发展。一是认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围绕惠安县产业发展的关键和共性技术难题,组织实施了1个省级重大科技专项、7个市级重大科技专项、1个县级重大科技专项,开发了一批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品;认真组织实施 “惠安石雕石材技术开发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市级重大专项, 在互联网信息中心注册“中国石雕之都”网络实名,构建形成石雕产业的企业数据库、产品信息库、科技项目库、人才专家库等4个数据库,为企业提供石雕石材产业发展规划建议、信息咨询、信息发布、企业信息化等科技服务,解决了长期影响该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市场不规范、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促进石雕石材产业不断向环保型、效益型方向发展。目前,全县石雕石材企业达1300多家,2007年全县石雕石材行业产值104亿元, 2008年产值达115亿元左右。石雕石材已成为惠安的传统支柱产业,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石雕石材生产基地。二是狠抓重点科技项目。两年来,组织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省级项目7项、市级项目35项,县级项目223项;同时,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2007年和2008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4.7亿元、45.3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26%、27.6%。其中,金天梭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双面六色调线电脑提花圆纬机关键技术与设备”项目获得“十一五”国家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开发制造出双面六色调线电脑提花机,实现针织圆机关键部件的国产化,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是加大企业技术改造。两年来,企业共投入13亿元,实施技改项目110项,其中列入省、市级重点技改项目9个。积极组织实施节能减排技术项目,重点扶持高效能工艺、技术和新产品以及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研发项目。建立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1个、示范企业3个;组织实施市级循环经济备选项目5个、节能备选项目5个,县级循环经济示范项目12个、节能改造示范项目11个,有力地推动我县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工作的深入开展。2007年、2008年全县GDP分别达到269.52亿元、315.21亿元,万元标准GDP能耗分别为0.64吨、0.62吨标准煤,同比分别下降3%;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减少比例分别为10.83%、28.45%;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气排放减少比例分别为2.15%、2.2%。四是鼓励扶持品牌创建。加大对创新工作的引导扶持力度,争创名牌产品工作取得实效。到目前    为止,惠安共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获福建名牌产品23个、省著名商标27个,跻身中国名牌商标发展百强县行列,品牌经济逐渐形成。惠泉、达利入选中国500强最具价值品牌。 
    (四)构建创新载体,提升创新能力。一是强化校企“联姻”。惠安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产学研科技合作,鼓励企业组建产学研及联合攻关的横向技术开发联合体,鼓励重点企业组建研究开发中心。在2008年第6届6.18成果交易会上,惠安县人民政府与厦门大学签订科技经济合作关系协议,为我县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信息咨询技术人才和决策服务,初步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技术供给和需求双向互动、产学研结合、科技创新与产业链联动的高新技术创新模式。两年来,我县企业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开展34个合作项目,合同成交额87100万元,成功对接项目85个,投资17.49亿元。其中,福建福联精编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合作开发的《新型弹性经编软垫材料》被列入2008年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获得扶持资金50万元;惠安县林业科技推广站与江苏大学合作开发的《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项目,被列入2007年度省级重点科技项目。二是构建创新主体。认真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决定》,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引导支持力度,组织实施了“惠安县技术创新工程”,全县已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各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2家、行业技术开发中心1个、企业技术中心2个,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0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8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行业技术开发中心3个,县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8家、民营科研机构33家,科技自主创新体系日趋完善。三是建设孵化基地。先后投资7500万元左右建设了第一、二和绿谷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吸收无污染的高档轻工、五金机械、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高科技企业入驻。其中,绿谷高新技术孵化基地被福建省信息产业厅推荐申报国家级“海峡西岸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示范基地”,被福建省科技厅批准为《福建省闽台科技合作基地》。四是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福建省奇达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石材加工废水综合处理技术与设备”荣获2008年度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到目前为止,惠安县共有543项专利技术,其中:发明专利49项、实用新型专利215项、外观专利279项。
    (五)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升级。一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积极参与构建泉州市“五大新兴产业”板块,积极发展石油化工、船舶机电、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新兴产业,以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为突破口,着力抓好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节能技术研发项目。积极帮助、指导泉州市佰源船舶机械有限公司、泉州万华世旺超纤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规模效益好的优势项目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争取各级科技等部门的资金扶持,以实施项目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同时加快泉州船厂修造船项目和中化重油深加工项目及美旗和谐光电、长照太阳能、万华超纤、科一超纤等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的落地投建投产,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着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依托绿谷台商高科技产业基地和台商创业基地等,主动承接台湾产业转移,重点引进太阳能系列产品以及LED系列产品等高新技术项目,力争吸引世界500强或台湾100强入驻设立研发中心,从事产业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不断繁衍和集聚。现已引进并指导长照研发、长照科技、智尊研发、恩帝科技等科技含量高、产业集聚强的企业申报省级技改项目和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其中,长照科技被列入《福建省太阳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重点建设项目和省重点技改项目。
    (六)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农村建设。坚持以实施科技示范工程为主线,以“法人科特派”机制创新为纽带,通过创建“泉州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户”,建立科技示范网络,推进农村科技工作重心下移和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进村入户。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初步建立了黄塘溪、林辋溪流域粮食、林果、蔬菜、畜牧产业区及惠东农业综合开发区、走马埭高优农业产业区、大港湾水产产业区等“五大农业产业区”。培育示范载体,建立了科技推广中心、现代设施栽培示范中心、工厂化蔬菜育苗中心、新品种试验示范中心、名优果种繁育中心、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中心等6个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示范、服务中心和走马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培育了“中绿”、“森美”、“老爸”等一批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7年,被认定为新一轮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2家、市级10家,获农业“三品”认证企业3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个、水产加工企业获QS认证4家。崇武镇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推荐单位;崇武、紫山两个乡镇被列为泉州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半岭村和潮乐村分别被列入省、市、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七)加强民生科技,促进社会和谐。一是加强科普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坚持把未成年人、农民、城镇人口和公务员及领导干部作为重点宣传对象,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和劳动技能培训活动,有效地培养了一批农民技术人才、科技示范户以及种养能手,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城乡居民的科学素质得到提高。2007-2008年县财政安排科学技术普及经费392万元,人均超1.5元。全县现有协会、学会35个,5个县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6个乡镇都成立镇级农技协,建有科普教育基地6个,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栏)191个,科普活动站(室)186个。惠安县2007年获得全国科普示范县称号,连续获得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福建省科普先进县称号。惠安第二实验小学代表队获首届“新新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团体银奖,二项个人金奖、二项银奖。二是加强民生建设。建设县城区污水处理厂、县垃圾焚烧发电厂、县域中心垃圾填埋场,县城区拓通和改造道路28.4公里,城区道路面积达124.8万平方米,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围绕“建设大城区、大市场、大商贸”的目标,积极引进一批国内知名商贸服务业进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到目前为止,全县各类文化经营单位360多家,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健康的娱乐环境。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完成了2008-2012年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和学校建设规划,2008年全县高考本科上线人数首次突破3000人大关,位居全市前列。医疗卫生改革取得新进展,县医院病房大楼投入使用,乡镇卫生院建设及设备更新加快;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健康发展,参合率为90.4%;率先在全省启动并基本解决了医改前关闭、破产国有和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保问题;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逐步完善;县长环保目标责任书任务全面完成,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有效落实;深入开展“平安惠安”系列活动,社会治安整体平稳,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5.35%,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二、下一步主要工作措施
    下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若干意见》,克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六连冠”和申报创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活动为契机,抓好国家、省、市科技部门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的落实,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创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要按照国家科技部有关申报条件和程序,扎实做好申报各项工作,提升惠安综合竞争力和科学发展能力。
    二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好、用好、用足、用活各级现有的优惠政策,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及时修订、出台、兑现一系列优惠措施和配套政策,制定出台有关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和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管理办法,全力为企业的发展营造必要的政策环境。
    三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把财政科技经费主要用于支持光伏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上以及支持科技基础平台的建设上。加大社会多元化科技投入力度,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项目的信贷投入。
    四是要加大创新体系建设力度。要积极支持创建企业、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支持以企业为主的校地联合研究机构建设重点实验室,加强对高新技术研发、风险投资、技术服务等高新技术载体的指导,提高技术孵化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行业协会、同业公会等建设,为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支撑。
    五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各种形式和渠道引进人才和智力,把科技人才的能力建设作为今后我县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多途径多形式培养人才。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吸引和凝聚各类优秀人才。
    六是要强化产业园区建设。要依托绿谷台商高科技产业基地、城南工业园区、惠南工业园区、泉惠石化园区等工业区,积极培育1-2个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园区,力争将绿谷基地列为海峡西岸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示范基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