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万钢部长再次亲临科技抗震救灾专家组会场 共商灾民安置、灾后重建科技措施
日期: 2008年05月25日 18:54      
【字号:

 

 

 

  5月25日下午三点,周日,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组驻地。

  每日一次的例行会商正在紧张地进行,偌大的会议室,坐满了各方的专家,大家就灾后安置和重建进行深入研讨。

  这时,会议室的门打开了。从云南出差回京的科技部部长万钢,还没顾上喘口气,就赶到会议室,认真听取专家建议。

  “科技部会利用各种渠道,帮助各位专家将建议传递给国家有关部门。”万钢对今晚即将奔赴一线的专家表达了深切的问候和感谢。他叮嘱大家保重身体并说,专家组在地震灾害前期救援和安置阶段做了很多工作,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发挥了重要作用,接下来的安置重建工作将更宽泛、更复杂,涉及经济、社会、法律等诸多领域,科学技术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科技部将继续做好联系、沟通和服务的工作。他建议专家组在研究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当前社会系统的复杂性,提出切实可行、科学高效的意见和建议,当好决策参谋。

  当四川汶川灾情发生后,前方一线抗震救灾紧锣密鼓,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在后方,科技部快速组织了一个跨部门跨学科的专家群体,夜以继日,争分夺秒,为抗震救灾紧张工作,为国家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献计献策,担当着参谋部的角色。今晚,作为国家汶川抗震救灾专家组成员,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组部分成员将奔赴一线,调研评估灾情,了解灾区需求,为灾后安置和恢复重建出谋划策,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他们,是怎样的群体?这里,又是怎样的战场?

  紧急动员群策群力

  5月14日下午一点,科技部会议室。

  紧急召开的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组会议原本定在三点开会,但北师大副校长、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副主任史培军没顾上吃饭,早早赶到分管防灾减灾的刘燕华副部长办公室,抓紧会前宝贵的一点时间准备相关预案。

  两点左右,来自不同部委、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有关专家,都接到临时通知,纷纷放下手中的工作,陆续赶到会场,大家针对前天四川汶川发生的地震进行灾情研判,并就紧要问题提出建议。

  科技部万钢部长风尘仆仆,神情凝重,刚从另一个会场赶来参会,副部长刘燕华则已从13日连夜工作至下午。他们甫一坐定,就对下一步科技抗震救灾进行工作部署。

  16日,由国家减灾委员会和科学技术部联合组织的抗震救灾专家组正式成立。为国家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信息保障,为当前抗震救灾提供应急科技支援,开展震情灾情综合评估。

  一场科技支援前方救灾的战斗号角吹响了!

  100多名专家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每天上午,各小组根据前方信息,分组讨论,形成建议。下午三点,各组再集中会商,总结凝练意见,形成综合分析报告和图件,当天上报国家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及相关部门。

  每天下午,只要没有特别紧急要务,万钢部长必到现场参加会商,认真听取汇报,同时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和前方科技需求,对专家组工作提出新的方向并进行具体部署,力争后方建议、技术产品与前方救灾的科技需求紧密结合,使专家组成为国家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重要参谋。

  专家组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综合分析专家组,充分利用掌握的相关信息,迅速开展灾情研判,并对其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为即将大规模开展的灾民转移安置和灾区恢复重建提供决策依据。该组下设灾区基础信息组、地震—地质灾害影响评价、巨灾灾情评估、社会经济和综合对策五个工作小组。另一部分是技术支撑专家组,主要任务是充分挖掘和梳理现有的科技成果和科技产品,组织高效、实用的先进技术产品进入灾区,精选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先进实用技术和产品,编制技术手册和实用产品清单,公开发布。该组下设卫生防疫、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建筑安全诊断与重建以及地震次生灾害预防五个工作小组。

  针对灾害发生后,救灾工作千头万绪,前方情况随时变化,科技部及时派出前方联络组,深入一线,协调信息,前后方互动,使科技抗震救灾有的放矢。每天下午的会商会,往往开到晚上六七点之后还难以结束。

  “没有疫情,就是最大的功劳”

  采访专家组成员是一件残忍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要从他们仅有的三四个小时的睡眠中再剥夺宝贵的时间。

  被称为“工作狂”的史培军自灾情发生后,基本就是通宵达旦连轴转,会议讨论间歇,当记者抽空想找他聊两句时,话才说了半句,他就拿着一堆材料匆忙走出会议室,没了踪影。

  陈薇是专家组负责人中仅有的两名女性之一。自从专家组成立后,她就以会务组所在的宾馆为家了。

  “对于我们来说,没有疫情,就是最大的功劳。”作为卫生防疫组组长,陈薇告诉记者,他们的工作责任重大,如履薄冰,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等国内主要的卫生防疫力量都汇集在一起,共同战斗。

  陈薇说,卫生防疫组成立后,与前方保持热线联系,积极收集传染病动态,取得一手资料。专家提出的紧急生产驱蚊剂、紧急调用除臭剂、在重灾区开展快速大面积空间喷雾杀灭蚊蝇、合理使用消毒剂和杀虫剂、防控气性坏疽知识、建立现场快速检验实验室6项重大卫生防疫建议案,都已被科技部采纳,并上报国务院和四川前线抗震救灾指挥部。目前,该组已派遣心理专家奔赴救灾一线,开展心理咨询和培训。

  震后部分灾区供电设施瘫痪,无法实现正常照明,技术支撑专家根据前线反馈的信息,提出意见,科技部迅速反应,组织生产了大量LED手摇照明灯具运往灾区,急灾区之所急。

  前方清洁饮用水告急,饮用水安全小组提出“多点取水”的建议,即把分散的水源集中管理,统一分配。特别是提倡高地取水,利用收集高于平地数百米的高山上未被污染的溪流使用,以便有效地利用受灾范围内的水源。目前,这条建议已被纳入灾区社区委员会职能,许多救援部队已利用此方法取水。

  灾后重建,战斗还在继续

  针对灾后部分受灾群众存在的心理危机,由专家编制的74条心理康复手机短信,将由电信部门无偿统一发送给四川灾区的用户;针对如何应对次生灾害等问题,《震后生活知识问答》手册已编制完毕并送往灾区;针对灾后震区消毒杀菌的严峻形势,一批摩托车载超低容量喷雾系统即将得到应用……

  经过第一阶段的工作,专家组已经形成九份川西地震专家建议,并以专报形式递交给抗震救灾指挥部。5月23日,专家组编制的最新一批抗震救灾实用知识、技术和产品手册及防控技术要点对外发布,为受灾群众安置以及灾后重建等问题提供系统技术支持和应急技术支援。

  为了制作这些手册,专家们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利用周末时间,连夜赶制。手册发布的内容包括《建筑安全诊断与重建》、《地震次生灾害》、《安全饮水与供水》、《卫生防疫与心理援助》、《食品营养与安全》等5套实用技术手册以及《餐具清洗消毒方式及注意事项》、《地震灾区人畜共患病防控要点》、《地震灾害地区集体供餐食品卫生注意事项》、《地震灾区食品贮藏技术要点》、《地震灾害地区易发食物中毒诊断及处理原则》等防控技术要点。

  实用技术手册系统汇集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等科技计划研究成果,针对构筑物加固修复、大坝安全诊断与重建、地下管线快速修复、堰塞湖应急处置、泥石流监测预警、供水设施的恢复和稳定运行、遇难者遗体和动物尸体处置、震后心理康复干预等提供了系列实用技术和产品的介绍。这些知识不仅适用于灾区居民、救援人员进行参考,同时也适用于建设、农业、卫生防疫部门、食品安全执法监督部门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和监督地震灾区的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等问题。

  三个小时过去了,会议厅里各专家组仍在紧张工作:综合对策组字斟句酌地修改今天的会议决议;即将奔赴前线的灾害评估组在作启程前的动员准备;技术支撑专家组则在为灾后安置和重建规划准备技术资料……

  在科技专家眼中,这里就是战场,这里就是抗震救灾第一线,这里的战斗和前方一样,甚至更为重要、艰巨、持久…(科技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