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新进展
日期: 2006年06月12日 10:34      
【字号:

    (一)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积极探索了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管理,由不同部门的7家图书馆组成,按照“统一采购,规范加工,联合上网,资源共享”,实现外文科技期刊占我国国外期刊的2/3左右,有效推进科技文献资源的社会化服务。

    2004年进一步拓展了文献信息服务的模式,使中心的文献信息综合服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数据库建设进一步提升,各类数据库增至100个,数据总量达3000万条,是2001年的近5倍。访问检索NSTL网上报到的文献信息的达1919万人次,是2001年的4倍,网上报到的外文期刊99.58%被检索利用,近50%被全文请求,仅网上全文请求、提供的原文2004年达110000件次,其中近90%是24小时内E-mail发给读者。2004年中心组织成员单位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14个专题的113位专家提供文献专题推送服务。根据政府有关部门的需求,开展了10个决策咨询项目的情报研究,提供专题决策咨询服务。

    为提高中心文献信息的综合服务能力,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服务,2004年中心先后开发和拓展了专家实时(在线)咨询系统,中文预印本资源服务系统,建立了国外17个国外预印本系统的镜像,建立纳米科技、认识科学、食品营养与安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等4个信息门户。

    建成了NSTL7个成员单位组成的Ipv4与Ipv6共存的网络环境,开发了基于Ipv6技术的信息服务示范系统。

    (二)北京离子探针中心

    北京离子探针中心是采取跨部门共建共享方式组建的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核心仪器利用率高达450%。SHRIMP 仪器运行效率保持在国际先进水平。中心自成立,便坚定的实行每天24小时,每周七天不间断分析的高效运行机制。2002和2003年年度净分析时间分别达245.5和271昼夜,大大超出原定200昼夜的指标,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设备能力,投资效益。为国内外地学界提供了更多的上机机会,被誉为世界上同类仪器中运行效率最高的实验室之一。

    (三)气象科学数据社会共享

    截止到2004年底,已完成6个数据集建设,新增共享数据量超过240GB,使可共享数据总量超过了840GB,共享数据集达到63个,其中有260 GB的数据已实现网上在线共享。在平台建设《纲要》精神和《气象资料共享管理办法》的指导下,气象科学数据已在社会形成高效共享的氛围,普通用户即可上网检索元数据子库和实时气象资料子库,其它子库供会员用户检索和下载。访问量超过10万人次,注册法人用户单位为151个。提供的常规数据总量351GB,用户范围涉及从事气象工作的各类机构。

    (四)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

    由科技部、江苏省和南京大学共同建立的遗传工程小鼠技术平台,现有保存小鼠遗传资源近300种。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资源、技术、人员培训等社会化共享服务。目前,该库成功繁育73种不同品系的遗传工程小鼠和5种近交系小鼠,自主培育品系为37种,国外引进36种,资源输出单位已达数十家,其中包括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肿瘤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等,并与中科院、中国药科大学联合培养了研究生;对出口小鼠胚胎进行了有效的遗传检测。

    (五)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公共技术支撑体系

    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公共技术支撑体系是由国家863计划支持,北京市科委组织建设,北京软件产业促进中心、北京软件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中科院软件所、北大青鸟软件工程中心及共创开源软件联盟等参建。 目前,已形成构件库、软件工具库、开放源代码库等“三库”和测试平台、开放实验平台、质量保证平台和综合服务保障平台等“四平台”。

    到目前为止,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已(1)为软件人员提供1000人次的培训;(2)向20家软件企业免费提供一年授权软件工具使用权;(3)向30家软件企业免费提供软件质量保证管理系统;(4)发展4家软件企业成为示范单位,提供全程技术支持。完成软件测试超过200项,源代码下载近10万次,向企业提供了3000余种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