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全省之力建设创新型社会-访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
日期: 2006年08月10日 10:15      
【字号:

    在5月中旬召开的贵州省科技大会上,省委书记石宗源明确提出:举全省之力建设创新型社会,加快贵州发展步伐,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日前,石宗源书记就如何做好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工作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石书记,我们注意到您在全省科技大会上提出,举全省之力建设创新型社会。我们想请您谈谈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石宗源:贵州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省份,科技发展相对滞后,科技力量比较薄弱,科研资源相对缺乏。在这样的省情条件下,我们举全省之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主要基于三点认识。
  第一,科技进步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中的决定性作用。我们感到,越是像贵州这样欠发达的省份,越要更加高度重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紧紧抓住世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充分运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更好地发挥后发优势,力争在较短时间内缩小同全国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贵州目前总体上还是一个依靠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和依赖资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资源的附加值,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切实改变经济增长对资源的过度依赖。
  第二,我省科技能否发挥决定性作用根本在于科技自身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省的科技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实现跨越式发展方面有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科学技术总体水平不高,与全国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总的来说,在贵州这样欠发达地区要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面临的困难更多,但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力争有所作为。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推进我省科技事业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牢固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尽快把我省的科技水平搞上去。
  第三,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科学的本质是创新。我们的科技之所以落后,根本原因在于科技创新能力的落后。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人后尘,我们是无法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的。从我省科技发展的实际和需要来看,我们也必须把科技创新放在全部科技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举全省之力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我省建成创新型社会,构建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科技人才队伍和科研机构建设得到较大发展,科技基础条件日益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率大幅度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不断提高,科技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和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综合实力争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记者:中央提出要用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请问贵州如何确定自己的科技创新目标?
  石宗源: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视察我省时,要求我们“要突出重点,抓住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课题,集中力量攻关,争取实现重大突破”,为我们指明了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方向。根据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和全国科技大会的部署,未来15年我们要按照“合作创新、加强转化、重点突破、引领跨越”的方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科技进步与创新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切实加强在社会发展及公共管理等方面的科技攻关,让科技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省广大人民群众;要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努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要加大科学技术普及力度,不断提高全省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建设一支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要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科技进步与创新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记者:贵州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下一步,贵州将从哪些方面完善体制机制,从而为实现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石宗源: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目前体制机制问题仍是束缚我省科技进步与创新、阻碍创新型社会建设的主要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决冲破与科技创新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抑制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的做法和规定,坚决消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弊端,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体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科学技术生产力。
  第一,要进一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要紧紧围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这条主线,通过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完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创新激励机制,不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解决影响科技发展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努力建立一个既能够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能够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
  第二,要改革科技投入机制,努力构建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支撑体系。一是要确保政府科技投入的持续增长。省委、省政府已经作出决定,今年省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要在去年870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5000万元,以后每年分别以上年为基数递增20%左右,确保“十一五”期末省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达到2%以上。二是要引导和激励全社会加大对科技的投入。要拓宽思路,广开财源,实施好有关的财税金融政策,落实好政府采购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产品等政策,激励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引导社会和金融机构增加科技投入,逐步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格局。三是要提高科技投入的效率。要优化资金投入结构,找准投入方向,重点支持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提升核心竞争力、能够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的科技创新活动,把“好钢”用在事关我省发展大局的“刀刃”上。四是要加强科技经费的管理。要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加强财政科技经费的绩效评价,增强科技经费管理的公开性、透明度、公正性。
  第三,要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健全机制为重点,加快推进科研院所管理体制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创新机制。
  第四,要建立开放合作机制,借助外力提升贵州的科技创新能力。要抓住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资本和技术溢出带来的新机遇,注意把科技合作与经济合作结合起来,把科技进步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把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结合起来,扩大多种形式的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依托资源优势,创新合作机制,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大学和科技人员参与我省的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承接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加快提升贵州的科技创新能力。
亮点链接
  一、预算安排
  在54条鼓励创新加快科技发展的配套政策中,加大科技投入被列为第一条。政策规定2006年省级财政科技投入实现大幅度增长,省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在2005年870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5000万元。以此为基数,以后每年按上年数递增20%左右,确保“十一五”期末省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达到2%以上;针对贵州目前科研机构科学事业费人均不到2.5万元的过低状况,政策规定“十一五”科研人员人均科学事业费要翻番达到5万元以上。
  二、专项扶持
  抓好的11个重点领域和18个重大专项是:农林水利业、能源、材料产业、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烟酒及特色食品、民族药业、现代服务业、资源与环境、交通建筑与城镇化、人口健康与公共安全等11个领域;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配套种植技术、畜禽新品种繁育及配套养殖技术、特色农产品生产及安全、能源开发与节能、有色金属合金材料及制品、新型聚合物材料及制品、电子材料、名酒名烟产品、新药民族药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与微硬盘存储技术、关键零部件及成套设备、无人机、资源勘探及综合利用、精细磷化工新产品、煤化工新产品、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示范、地方性氟(砷)中毒防控研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等18个重大专项。
  三、税收优惠
  切实把国家促进创新创业的有关财税优惠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制定和完善激励创新的地方性政策措施,切实加以落实,并随着形势发展和国家政策调整不断充实完善。
  四、政府采购
  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必须优先购买列入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产品;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中,国产设备采购比例一般不得低于总价值的60%。

(科技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