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行业创新“领头羊” ——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日期: 2006年03月06日 13:28      
【字号:

    今年春节,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履新之后调研第一站,就来到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走进中联重科工业园,随行介绍:这里是亚洲最大的现代制造厂房,车间纵向400米,横跨200多米,建面8万平方米;年销售46亿,位列中国企业500强、机械行业100强、最具价值上市公司50强。

    然而,在建机院院长、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的汇报中,对这些“亮点”却只字未提,仅简要地谈了他们的改革创新和对行业技术进步所做的工作。

    人们纳闷,詹纯新何以如此低调?他说,作为院所转制企业,他的“亮点”不在于他的厂房有多大,也不在于他获得的荣誉和头衔,而在于他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否担当行业创新的“领头羊”。

    市场中寻找创新动力

    长沙建机院是建筑机械行业唯一的科研“国家队”,本应成为行业技术创新的引领者。然而旧体制中建机院只是一只踽踽独行,奔跑不动的羊。一方面,科研与经济脱节,大量的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一方面,500人的大所仅靠不多的事业费维持,难以组织行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攻关。

    1992年,时任副院长的詹纯新带领7名职工依靠50万元借款,创立了院办产业中联公司,选择混凝土泵送机械作为主导产品,开始科技产业化的尝试,在市场中寻找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在研究院的技术支持下,科研融入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巨大能量以中联公司为平台得以充分释放。13年来中联公司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年平均增长率均超过60%,主导产品已涵盖10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并于2001年在深交所上市,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发展力上市公司50强”,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骨干企业和湖南省工业化标志性企业。

    研究院及其产业的持续壮大发展,犹如一个耀眼的辐射点,影响力在行业内迅速波及,继而作为创新的原点,依托技术、资本、管理等优势,以重组并购为主要形式,参与到传统国企的改革、改组、改造之中,握指成拳,为长远发展整合资源,聚集能量。

    2002年建机院兼并湖南机床厂、2003年重组并购浦沅集团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双方的技术、市场、管理资源实现了整合和共享,在产业发展中形成了合力,完成了企业四大工业园区、七大生产基地的产业发展布局。建机院的新观念、新机制和新的管理模式使传统国企重新焕发生机。在重组并购后的第一年,湖南机床厂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利润是原来的3倍;浦沅集团当年实现的利润超过重组并购前15年利润的总和。

    创新中夯实品牌基石

    在自身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建机院连带推动了行业生态链条上其他市场主体的共同繁荣。在其周边形成了百家极具活力的中小配套企业群,完成了由科研院所向国际化企业的转变,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产业的跨跃式发展,使建机院的原始创新不再是“无米之炊”。建机院加大液压、传动、耐磨、控制等基础学科共性技术应用研究的投入,建起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平台。

    然而技术创新的先行者,往往不是受益最大者,而是紧随其后的跟进者———因为原始创新需要的成本巨大、市场开拓也极具风险,但是对跟随者而言,模仿付出的代价是小的,进入已经开拓的市场相对容易。詹纯新认为,创新可使行业受益,行业整体实力增强,企业发展就会有更好的平台并在持续创新上形成压力与动力。

    目前,建机院的工程机械耐磨材料技术、高强度合金风焊接技术、机电液一体化控制技术等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础性原始性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行业的各类产品,为产品升级换代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夯实了基础。以混凝土泵送机械为例,1992年前国内不能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建机院产业化发展带动下,现在国产混凝土泵送机械不仅夺回95%以上的国内市场,而且已销往国外市场,形成了与国际知名品牌竞争的能力。

    集成中引领行业发展

    通过技术集成,充分利用数字、传感、通讯等高新技术,针对产品的工作特性和应用要求,使各项分技术在产品中高度融合,实现产品的智能化控制,是建机院又一个创新点。

    近两年来,将GPS、GPRS、GIS、GSM技术应用于移动式工程机械产品,实现了远程定位、监控和在线故障诊断;将工业以太网、CAN-BUS等控制技术用于大型工程机械,极大提高了设备的控制精度和工作效率;将数字变频技术应用于塔式起重机,实现了无级变速,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和工作平衡性。

    “高位嫁接,二次创新”。建机院通过在发达国家建立研发分支机构和科技信息网络,把国外同行专家“请进来”等方式,把握国际技术发展动向,增强二次创新的前瞻性。同时,针对中国自然条件、施工工艺等国情现状,通过二次创新,开发出更加适合国情的智能施工设备。

    2005年,被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由建机院和国防科大合作,耗时2年开发的“智能路地铣、掘设备及产品协同开发平台”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其整体技术领先世界水平。而4年前,当建机院与德国维特根公司谈判选购刨铣机样机时,德国人不相信没有经验的中国人有能力研制出国际先进水准的智能型铣刨机,即使仿制出来了,关键配件和知识产权还得依赖他们。但让他们失望的是,当去年德国人来参观时,发现建机院造的机器,比他们的聪明得多,尤其是在作业时,对金属物的探测、钻头的保护等多方面都率先用上了“脑子”,这是他们至今也没有解决的问题。

    而今,具有50年建院历史的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正焕发勃勃生机。近几年来,先后完成重大科研和新产品课题645项,完成“八五”、“九五”、“十五”和“863”等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25项、专题55项,先后主持、参与了53项国家标准、112项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

    机械行业一位资深专家说,当今我国挖掘机、装载机市场已基本上为国外资本和品牌所控制,而建筑用输送机械却仍由国产品牌为主导,长沙建机院这只领头羊功不可没。

 (科技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