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创新资源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上海市市长 韩正(人民日报)
日期: 2006年01月18日 14:33      
【字号:

    上海在按照中央要求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进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下面,结合上海实际,围绕集成创新资源,汇报三点体会:
  首先,集成创新资源的前提,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人心。统一思想认识,动员方方面面,举全市之力共同推进科教兴市,是最大的资源整合。上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以来,全市上下更加牢固树立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全社会重视创新、勇于创新的氛围进一步形成,2005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是2000年的2.4倍,发明专利授权量是2000年的6倍。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预计2005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00年下降23%,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商品总额的比重从2000年的19%上升到约40%。
  其次,集成创新资源的重要手段,是加强规划布局,引导各类资源集聚。根据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布局,紧密结合上海实际,加强科技规划布局,在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举的前提下,突出重点,集中力量,积极攻占科技制高点,努力培育经济增长点。重点是围绕“三个聚焦”。
  一是聚焦国家战略。我们积极配合“国家队”,发挥上海自身优势,针对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瓶颈,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十五”时期,启动了燃料电池轿车、光刻机、组织工程、微小卫星等一批重大战略项目。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围绕健康、生态、高端制造、数字化等四大战略需求,努力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更好地配合国家战略的实施。
  二是聚焦重大产业项目。我们根据上海产业布局,聚焦重大产业领域,力争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从2004年开始,我们设立专项基金,通过风险投资机制,重点对现代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实施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目前,首批29个项目中已有9个项目形成产品。未来5年,我们将进一步聚焦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领域,努力形成一批关键技术,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三是聚焦创新基地。创新基地是集成创新资源的重要载体。我们提出了“聚焦张江”战略,加强“一区六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目前,张江已经成为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和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我们还结合高校布局结构调整,推进以复旦大学为核心的杨浦知识创新区、以上海交通大学为重点的闵行紫竹科学园区等创新基地建设,吸引各类研发机构和高科技产业集聚,促进园区、校区、社区联动。
  第三,集成创新资源的突破口,是完善创新的体制机制。创新资源蕴藏在全社会的方方面面。关键是要通过完善的体制机制,把资源汇集起来,把各方优势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形成创新的最佳效应。一是推动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采取多种方式鼓励企业和高校加强合作。二是推进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把创新的要求融入到区县功能定位中,通过市区联动,鼓励和引导各区县立足自身优势,加快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产业。三是大力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致力促进人才、科技和资本的有效结合。四是加强创新团队和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是一座城市面向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灵魂。我们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领导在这次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上海实际贯彻落实,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出一条有上海特色的创新道路,推进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着力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的贡献。(人民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