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评论:积极营造优良的政策环境——九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日期: 2005年11月03日 08:49      
【字号:

    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从新时期我国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高屋建瓴地提出了“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未来中国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离不开体制机制的保障,离不开政策环境的营造。
  
    当前,我国科技发展的大环境正发生着一系列重要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科技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紧密。但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科技与经济相互脱节的矛盾仍较突出,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创新机制和政策环境体系还不够健全,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的创新能力较低。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确立科技政策在国家公共政策中的基础性地位,充分发挥政府促进自主创新的主导作用和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建立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政策体系。加强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协调统一,充分发挥投资、消费、政府采购等经济政策对自主创新的推动作用,形成科技政策、经济政策相互协调的政策体系。
  
    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增加科技投入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政府财政科技投入要在全社会研发投入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并且要充分引导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对事关国家战略利益的重点任务以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财政要给以保障。同时,要加强科技经费的合理配置和监管,切实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率。
  
    实施激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财税金融政策。一项自主的创新,从最初的构想开始到形成产业,通常是一个风险很大的过程。解决创新融资难的问题,必须建立一套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财税体制。如以税收政策作为杠杆,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实行公平税赋,激励企业开发自主品牌的产品;完善创业投资法律保障体系,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立健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为科技风险投资公司提供支持,对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给予优惠贷款支持。
  
    实施扶持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利用政府采购政策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美国是最早利用政府采购对技术创新进行扶持和推动的国家之一。上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相继制定了《购买美国产品法》、《联邦采购法》等,其中专门制定了针对创新技术和产品进行采购的内容。
  
    从我国情况看,目前政府采购仍主要以节约资金为目的,对促进自主创新作用不甚明显。应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的相关法律法规,把优先考虑采购本国技术和产品,鼓励和保护自主创新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目的。
  
    把支持中小企业创新作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重点。据统计,我国65%的国内发明专利是由中小企业获得的,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实践证明,中小型科技企业是最具创新活力、也面临巨大创新风险的企业群体。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作用,需要政府创造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应该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和公平竞争的法律和政策,建立健全中小型科技企业服务体系。政府支持企业的各种资源,应该明确向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倾斜。
  
    实施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政策。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大规模的技术引进,我国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长期的技术引进所带来的却是严重的技术依赖。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严重脱节,导致我国部分产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据统计,我国2002年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经费投入比例为1∶0.08,而韩国和日本在相近发展时期的投入比例是1∶5—8。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需企业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也需政府在政策上加以引导。国家有关部门应对重大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进行统筹协调。国家制定的产业技术政策要以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和重大产业技术的自主研发为目的。此外,可以设立“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建立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通过进一步完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营造有利于自主知识产权产生和转移的法治环境。建立和完善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制度,防止滥用知识产权压制技术创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以及向社会开放国家科研基地和科技资源等方式,真正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科技成果转移、扩散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移步伐。
  
    扩大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在全球化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知识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为发展中国家加快技术进步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坚持自主创新并非搞封闭式创新,而是在树立全球视野、利用开放的条件下实现自主创新;也不排斥技术引进,而是把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的学习和再创新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今后,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我国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大学积极主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学习先进科技成就,分享国际研究开发资源、先进管理经验和优秀科学技术成果,加快形成国际化研发体系,全面提升国际科技合作的层次和规模,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