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柳暗花明看奇瑞-系列报道之五(经济日报)
日期: 2005年06月28日 09:26      
【字号:

 动力澎湃  
本报记者 陈建辉 张曙红 

  改革开放初期,安徽芜湖出了一个被誉为“中国第一商贩”的“傻子”年广久,其“傻子瓜子”闻名遐迩。
  在世纪之交,这里又冒出了一群自称要“造中国车”的“疯子”奇瑞人,其发展速度令世界汽车业眼热。
  业内人说,奇瑞人的确是一群为理想而战的疯子。这理想,就是“造中国人买得起的好车”。
  激情从何而来
  3年多前,记者曾听一位科技评审专家讲过一个故事,至今难以忘怀。那是2001年11月,国家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在京进行竞标评审,奇瑞公司参与纯电动汽车项目的竞标。当奇瑞产品开发部主任鲁付俊介绍到奇瑞公司历经的艰辛时,眼眶里竟滚出了泪水,一时,在场专家为之感动。近日记者见到身高1米82、体格魁梧的奇瑞公司总经理助理鲁付俊时,实在无法将他与那个当众落泪的场景联系起来。鲁付俊承认:“那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我是最早参与奇瑞创业的,我们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如果仅仅是为了赚钱,是坚持不到今天的。支撑我们创业的信念,就是想‘造中国人买得起的好车’。”
  奇瑞公司由CAC三个变形字母组成的企业标志,本来是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的英文缩写,但经奇瑞人一解读,就变成了一个人在振臂高呼:“造中国人买得起的好车!”说实话,这一理想并不是奇瑞公司在8年前成立时提出的。而是当他们造出了第一辆车,知道自己能行之后,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为此而激情燃烧。
  共同的追求使得偏居安徽芜湖的奇瑞公司颇具磁力,先后吸引了40多位外籍和海归人士加盟。这些世界一流的汽车专家,无怨无悔地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来奇瑞效力。在奇瑞的技术团队中,有来自国内三大汽车集团和合资汽车企业的技术人员,有20多位清华学子,有上千名大学生、硕士、博士。有的人放弃上百万的年薪来了,有的人百万年薪也挖不走。来自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奇瑞副总经理阚雷说:“一个企业没有追求,就没有未来,所有的承诺也可能没法兑现。”
  一位清华硕士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2002年奇瑞老总在清华作招聘演讲时激情澎湃地发问:“2009年国庆60周年时,国家领导人坐什么车检阅部队?”同学们齐声回答:“奇瑞!”
  回京前,记者向送行的司机小李道一声辛苦,没想到引出了一段令人难忘的对话:“这几天陪我们采访,没有上班下班,你辛苦了。”“没什么,我们经常这样。”“收入高吗?”“不太高。在芜湖属中上水平。”“那为什么选择奇瑞?”“喜欢车。”“如果有一位老板有好车,工资还高,你去吗?”“不去。”“为什么?”“因为我们要‘造中国人买得起的好车’!”
  看来,“造中国人买得起的好车”的信念,确实得到了奇瑞人的认同,难怪记者所碰到的奇瑞人说起这句话时,都是神采飞扬,充满自豪。
  “秘密武器”
  若论资金、技术、规模、人才,奇瑞在国内汽车企业中未必最好,与世界汽车巨头相比更是小弟弟。但是奇瑞却能为人所不能:开发一款新车,国际惯例是四五年时间,他们却在5年多的时间内推出了五款轿车,今年底还将推出三款新车;从产品上市到销量达5万辆,国内合资企业最长的花了11年,他们最短,只花了5年的时间。业内人不理解:奇瑞是怎么干的?
  奇瑞的“秘密武器”就是由共同理想而形成的企业文化。为了“造中国人买得起的好车”,别人不敢想的,奇瑞人敢想;别人不敢做的,奇瑞人敢做。为此,奇瑞人拼命付出,加倍努力。
  有人说中国汽车业不具备规模基础和开发能力,不能自主造车。奇瑞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中国人不但能自主造车,而且还能造汽车的心脏发动机,能造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变速箱。为了丰富车型,2003年他们同时推出QQ和东方之子两款新车型,在开发期间,研发人员没有节假日,没有双休日,每天从早上8点上班一直工作到晚上11点半,三餐饭全部送到工作台上,每周只有周日下午4点到6点是自由活动时间,就这样坚持了7个月,直到两款新车成功面世。
  有人说随着入世中国汽车业的高利润状态会很快结束,自主造车来不及了。奇瑞人偏不信邪,他们都熟悉一个口号:“大干50天”!这是全厂总动员的号角。为了抢第一辆车下线,他们先把时间定在1999年12月18日,然后反推每道工序的时间:车身压制的时间、底盘制造的时间、模具制造时间、车型设计时间等,全体员工不计报酬加班加点,用了几个“大干50天”,第一款车终于如期下线。
  奇瑞的员工还记得董事长尹同耀鼻梁上贴着胶布的形象,那是他因连续工作,白天走路打瞌睡撞在钢架上的“收获”。为奇瑞设计了QQ、东方之子和旗云车的沈浩杰说,他原来不信奇瑞人都是工作狂的说法,但到奇瑞以后不信不行。有一次奇瑞向宝钢购买汽车冲压用的薄板,价格怎么也谈不下来,“后来尹总急了,他就让我陪他去宝钢,那时他高烧差不多四十度,在车上打着吊瓶,宝钢的总经理谢企华看他这样,连说:“好,好,你这样都跑来了,让价!”
  永恒的动力
  几年的实践,“造中国人买得起的好车”已成为奇瑞企业文化的精髓。奇瑞企业文化内容是:真挚诚信,激情永驻;用户第一,品质至上;永远创业,追求卓越;马上行动,日清日高;以人为本,鼓励竞争;组织优化,团队互动;超越梦想,挑战极限。这一企业文化已物化为一系列的企业管理准则,成为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
  奇瑞采取引进和培养双管齐下的人才机制,在这里进门靠相马,进门以后靠赛马。公司为每一位员工提供了3条职业发展路径:一条是管理序列,即班组长一直向上延伸至副总经理;另一条是专业技术序列,即助理工程师一直向上延伸至首席工程师;第三条是技术工人系列,由技工一直延伸至高级技师。首席工程师享受与副总经理同等待遇。这种评价方法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进厂仅4年的工人,通过自己努力晋升为技术员;新来的管理者成了创业者的领导;20多岁的年轻人做上了北京区的主任,奇瑞的用人机制为人尽其才提供了制度保证。
  品质至上,在奇瑞也不是一句空话。2001年2月,奇瑞公司顺利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别人用五六年达到的目标,他们两年就达到了。2002年10月,奇瑞公司又在国内同行业率先通过了德国莱茵公司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是体现汽车行业特殊要求的质量认证,其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序能力指数”(CPK),国内同行要达到1.23指数已非常不易,但奇瑞的CPK指数却大于1.33。质量上的常抓不懈,使奇瑞轿车在国家技术监督局的突击检查中,全部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绝大部分指标优于国家标准。
  在企业管理上,除了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信息化管理以外,奇瑞尤其注意克服国有大企业的弊病。为防止“个人占小便宜,企业吃大亏”的现象发生,奇瑞的采购实行“阳光工程”,公开招标,并规定中层以上干部的亲属公司不准与公司发生业务关系,还在订货合同中附一份“阳光协议”,要求供货方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贿赂,否则将终止合同。奇瑞严格实行家属回避制度,因此,奇瑞有好几位老总的夫人待业在家,其中,也有董事长尹同耀的夫人。
  毋庸讳言,对奇瑞这个刚刚8岁又处在高速发展期的企业来说,企业文化还有待成熟,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组织结构亟须完善,为此,奇瑞人需要动更多的脑筋,花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只有这样,奇瑞人才能实现其理想,为中国汽车人圆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