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采访札记③ 自信者自立(经济日报)
日期: 2005年02月24日 11:29      
【字号:

  (一)
  2005年2月9日,当记者从电视中看到温家宝总理在河南与艾滋病患者一起共度春节时,脑海里立即浮现“拉米夫定”4个字。
  拉米夫定是美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的专利药品,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治疗艾滋病的骨干药物,其毒副作用最小。尽管中国那些贫穷的艾滋病人需要拉米夫定救治,而且葛兰素史克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以来,赚得盘满钵满,目前在中国一年的销售额为3亿多美元,利润率高达20%—30%,但是当中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多次与该公司协商,希望给予中国生产许可,以便免费给中国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感染者发放该药时,却未能如愿。
  由此让人想到,长期以来,很多人对全球化充满了美好的幻想,仿佛人类从此将步入“世界大同”,共同分享先进的文明成果。客观地说,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下,资本、人才、信息等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流动与配置,的确是前所未有的,但是融入全球化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对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全球化肯定不会成为“免费的午餐”。如果我们不思进取,不注重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而是一味被动地跟进全球化潮流,最终将很难保障自己的国家安全,提高人民的福祉。正如印度总统卡拉姆强调:“科学是无国界的,但技术永远是国家的财富,没有哪个国家会为别国去搞技术开发。”
 
  (二)
 说到自主创新,在科技界和产业界有一种看法,我国科技的整体水平相对落后,不具备自主创新的条件。
  后进国家真的与自主创新无缘吗?
  在近代数百年来的科技发展史上,任何有志气的国家和民族从来都不会认同“落后宿命论”,否则就不可能有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重心从英国到德国、美国的转移。这种转移,表面上是地理位置的更替,实质上是创新能力强弱转换的结果。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带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德国因采用先进的钢铁生产技术和发展合成化学工业而成为世界科技中心;而美国则是因为内燃机和电力的普及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同样,如果没有自主创新,就不会有日本、韩国、爱尔兰、芬兰的迅速崛起。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周光召院士曾做过一项调查,他发现,20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三个发现———————相对论、量子力学和DNA双螺旋结构,都是在物质条件不是太好的情况下产生的。爱因斯坦发明狭义相对论的时候,连找工作都非常困难,最后在专利局做了个职员。他是在业余的情况下发现了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是在1925年的德国发现的。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失败了,那时正是德国的物质和经济条件最困难的时候。DNA双螺旋结构是1953年在英国发现的,二战之后英国虽然是战胜国,但由于受战争影响,经济也相对比较困难。由此可见,有了自信心和科学精神,没有条件也能创造条件推动科技创新。
  中国人理应不缺自信心。我国“两弹一星”和“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我国决定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时,国际形势严峻,苏联专家撤走,国内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是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他们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不辞辛劳,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考验,运用有限的科研和试验手段,顽强拼搏,锐意创新,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终于突破了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研制成功“两弹一星”,创造出中国人民攀登现代科学高峰的人间奇迹。
 
  (三)
 常常听人说,甭拿“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说事,那是举全国之力才成功的。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有些技术领域实现成功跨越,也并没有举全国之力。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青年科学家邬江兴及其同事,瞄准国际上最先进的程控交换机,刻意创新,仅用不足1000万元人民币和三年零四个月时间,研制成功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容量数字程控交换机,使我国在该领域一步跃入世界先进行列。而发达国家研制这一产品,则动用上千人,花了七八年时间,耗资几亿乃至十几亿美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20多年前只是北京大学的一位助教,是他力主越过西方第一、二、三代照排机发展阶段,直接研制第四代照排机即电子激光照排系统,从而实现了中国人直接从第一代铅字排版一步跨越到最先进的第四代激光排版技术,结束了彩色出版领域外国公司独霸中国市场20多年的局面。不仅如此,中国的激光照排机还打入了美国、日本等国际市场。
  我们还有许多值得骄傲的自主创新成果:超级计算机在全球排行榜中进入前10位;水稻基因组研究跻身国际前列;世界上第一个基因治疗药品重组腺病毒—p53抗癌注射液进入试生产阶段;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的抗虫效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功研制6000米水下机器人,被认为是与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同样重要的成就;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占领了该领域40%的国际市场份额;高温超导电缆并网运行成功,我国因此成为继美国、丹麦之后世界第三个将超导电缆投入电网运行的国家;煤间接液化技术,也称“煤制油”技术,已打破国外公司垄断,建成1000吨/年中试技术平台及催化剂制备设施。全球著名的美国《商业周刊》,曾以“赞颂中国科技成果”作为封面主题,罕见地使用“赞颂”这样的顶级褒义词,对中国的高技术成果倍加赞赏。
  中国工程院李国杰院士说得好:“自信者自立,自卑者无为,创新的前提是自信。”记者列举这些成功的案例,就是想说明我们完全有能力在更多重点领域实现自主创新。一个民族只有树立了自信心、自豪感,才是主体意识健全的民族,才能在多极化的全球格局中有所作为。
(经济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