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加强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确保人民健康——“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科技专项取得重要进展
日期:2005年03月01日 17:56     
  食物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稳定与进步的基础。当今世界,粮食安全的问题,也就食物数量的问题,困扰着近8亿人口的生存与健康,而食品安全(food safety)则影响着60多亿人口的健康,影响着农产品的贸易乃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因此,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许多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

      科技部在“十五”期间专门设立了《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科技专项,本专项以“反弹琵琶”的形式,抓好市场准入安全这一关键环节,加强技术攻关与集成,应用示范与对策研究并重,认真落实“人才、标准、专利”三大战略。以食品安全监控技术研究为突破口,针对一些我国迫切需要控制的食源性危害(化学性、生物性)进行系统攻关,大力加强关键检测、监控技术与仪器设备研究开发研究,特别是农药与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环境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生物毒素、违禁化学品、食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的监测与溯源技术及设备的研究;重点对于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提升与完善,包括食品安全标准总体设计与重要标准和技术措施制订;为推动“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以市场为导向促进政府、科技界、产业界紧密合作,开展了地方科技综合示范;开展食品安全科技战略与对策研究,制定《食品安全科技发展纲要》和《食品安全科技年度报告》。希望以专项实施带动食品安全科技动力建设, 带动食品安全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以食品安全带动农产品安全生产,形成我国食品安全科技体系,推动食品安全科技工作的全面开展。

      一、针对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科技发展不能适应WTO要求的现状,开展了对策研究,出台我国食品安全科技发展纲要。

      为了探求保证食品安全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措施,切实解决我国食品安全水平所急需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了食品安全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出台了《我国食品安全态势调研报告》,同时,编写的《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战略研究》,将从各方面全面分析和评价我国食品安全状况。而且此项成果为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一批关键检测技术和设备取得了突破。

      除了将国外已有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引入我国,使之适应我国国情,同时建立了一批我国监督执法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快速筛检方法,并拥有部分自主知识产权;开展了农药、兽药、生物毒素、食品添加剂等多残留系统检测方法和快速筛选方法的研究,并研制出一批重要的检测设备和试剂盒:

      1、研制成农兽药、生物毒素等食品安全相关检测设备18个

      研制的高灵敏度QSIL-FPD检测仪,在有机锡检测方面,其分析灵敏度较国外常规FPD高3倍。目前,该检测仪获得技术发明专利1项;获得戊基格林氏试剂生产技术1项。同时该检测设备获得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研制的亚硝酸盐和氰化物快速检测系统已应用到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中,用于食品检测。

      2、成功研制食品安全农药、兽药、生物毒素、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和违禁化学品等检测试剂盒25个

      如研制的禽流感、新城疫检测试剂盒,对于当前保证我国禽肉安全,保护国民健康和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该试剂盒的应用,其检测时间由过去的21天缩短到4小时,而且敏感性与鸡胚病毒分离基本一致。目前已经在在广东、深圳、珠海、上海、天津、辽宁、吉林、山东和北京9个直属检验检疫局进行检测工作,同时在北方20多家出口型养殖企业进行了推广应用,年销售20万余份,销售额达到600多万元,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上亿元。

     三、建立了农兽药、生物毒素、食品污染物等检测方法共54多项

     我国部分地区环境和食品中的二噁英污染不容忽视,而且,二噁英检测分析非常困难,其分析技术被认为是当今食品安全和环境科学领域最困难和最前沿的技术,只有少数发达国家的实验室真正具备检测分析二噁英的能力。我国建立的二噁英分析体系,牵头参加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第七、八次国际二噁英分析质量保证考核。在全部参加考核的134个实验室中,实验室结果“在2个标准差之内”为及格的实验室不到60个。我国送交的实验室结果“在1个标准差之内”,以优秀成绩一次获得通过,使我国的二噁英分析数据得到国际认可,通过了国际分析质量保证考核。此外,建立了180种农药在茶叶、大米、果汁等食品中的多残留检测方法。

    四、摸清家底,开展了监测和暴露评估研究。在危险性评估(WTO的SPS协定要求的)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重要化学污染物和致病微生物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立的我国第一个覆盖13各省市的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卫生部已将其列入《食品安全行动计划》,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同时,国务院办公厅也将该网络列入《食品药品放心工程》。2003年卫生部已经发文要求污染物监测网在全国开展的食品污染监测。同年中国政府和德国政府食品安全合作项目已将污染物监测网纳入计划,并以危险性评估技术为内容申请欧盟FP6优先领域1.1.5食品质量与安全项目,已经与欧盟签署合同,即将实施。

      在进出口方面,建成的我国第一个进出口监测与预警系统以及风险分析控制系统,通过对每年产生的大量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深度挖掘,实时掌握进出口食品安全状态,发现和聚焦存在的问题,确定其性质、范围和程度,提出控制方案,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实施控制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将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控制从“消极、被动、事后和弥补”改为“积极、主动、事前和预防”,切实有效地将食品安全风险拒于国门之外,将不合格产品堵在厂门之内。该系统已覆盖广东(广州)、浙江(杭州)、上海、山东(青岛)、天津等地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监测与预警。

      五、食品安全控制技术体系研究取得重点突破。开展了HACCP在我国更多食品行业的生产、加工中的实施研究,建立符合适合我国国情的HACCP实施指南,将危险性分析这一手段用于制定我国进出口食品的控制技术;开展了食品企业中HACCP 实施指南的研究;食品工业用菌安全性的检测与评价的研究;完成了我国6大类15种食品的HACCP实施指南,并起草了其评价准则;制定食品包装卫生规范6项,完成了58项标准的申请工作,制定了10多项标准草案。

      六、首次牵头参与制定国际食品安全标准1项。2003年受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委托,我国首次牵头起草的减少树果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技术规范(初稿)被今年3月国际法典委员会会议采纳,供进一步讨论,改变了我国一直遵守国际游戏规则的历史。

      七、国际合作交流成果显著,人才培养效果明显

      食品安全除了加强国内研究的同时,还积极加强与国际上相关科研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如今年5月16-28日,为落实2003年10月胡锦涛主席访澳期间,中方与澳方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与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局食品安全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所确定的有关合作框架协议,由科技部与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局主办、江苏省科技厅承办的中-澳食品安全科技培训班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科研单位专家、企业代表、部门负责人以及地方政府的负责人共70人参加了培训,使得这些学员对国外食品安全科技、政策管理等方面有了全面系统地了解。

      另外,各个科研单位、大学及企业都纷纷加强了食品安全科技培训,加强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提高食品安全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八、设立十个示范区,加快技术的集成与应用,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食品安全保障模式

     为了加强共性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带动相关部门的资源优势集成,切实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保障模式,本专项专门针对各地方特色,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设立了十个食品安全综合科技示范区。每个示范区都建立了以科技为重点、不同示范区内容和各具特色管理体制的示范体系。

      1.以市场为中心,向产前延伸,抓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江苏省以与群从生活密切相关的苏果超市为中心点,建立了江苏省农产品品质检测大楼,畜禽产品安全性检测重点实验室,重点开展了安全食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示范,规范了食品生产、加工基地示范,食源性病原体快速检测技术培训,超市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建设与管理。在江苏省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和重视下,目前已开展了大米、茶叶、猪肉、禽蛋、奶制品食品监督示范,确定了20个超市示范点,10个生产、加工示范基地,获得了吴仪副总理的称赞。

      2.以加工基地为重点,引导生产加工企业,抓好规范操作及监控体系建设。福建省以地方特色产品茶叶和蔬菜为重点,以国际市场的食品安全要求为目标,引导生产和加工企业,构筑示范基地和示范生产加工企业的良好操作规范和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建设。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制定实施方案,与地方示范基地联手落实具体工作任务。目前,福建省已落实示范基地重点企业14个,已创建了一批群众放心的茶叶、蔬菜品牌。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素质和品牌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以优势产业为对象,龙头企业与农户相结合,共建果业安全生产和管理体系。苹果是陕西省的新兴支柱产业,总产量占世界的7%,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山东省。苹果产业每年为陕西农民带来40亿元的纯收入。在落实《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综合示范过程中,陕西省人民政府紧紧围绕苹果主导产业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结合苹果生产基地农户与企业合作的特点,确定了2个示范企业、2个辐射企业,4个县的7个样板园,开展产地环境评价,示范区生产管理基本情况调查,开展了一系列与苹果安全生产、贮运、加工有关技术研究,示范与培训。示范区依靠从县到村的果农协会,农技站等技术指导和培训体系,组织果农进行良好苹果管理及苹果安全生产的技术培训,让果农认识到安全苹果生产体系与果业持续发展、高速稳定发展的关系,提高了果农对科学使用农药的认识和遵守有关规定的自觉性,大大地促进了陕西浓缩果汁的国际贸易量,减少了因农药残留超标引起的国际贸易纠纷。

      九、本专项在管理体制上,加强创新,实施有效管理

    本专项在组织实施上的最大特色是对各行为主体的资源带动和调动。

      1、建立立体式的组织管理体系,强化各相关组织部门的职能与分工

     食品安全重大专项具体组织分三层进行。最上层是领导小组,建立了卫生、质检、农业、药监局等主要部门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部门工作协调组。第二层是专家咨询组。成立了食品安全重大专项总体专家咨询组,每届任期3年,及时对专项的实施进展、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咨询,对项目的技术方面进行把关,对技术路线和研究指标提出建议。第三层是项目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日常工作,包括组织课题的立项、申报、评审以及对各个课题的监督管理等等。

      2、项目实施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强调资源优势集成,实行动态管理

      由于我国第一次实施食品安全重大专项,经费有限,要研究的工作较多,因此,在实施食品安全重大专项各个课题的同时,加强成果的转化应用及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性,保证课题的目标顺利实现,建立规范化的课题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结合国家相关攻关计划管理要求,结合本专项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管理细则》(以下简称《管理细则》),已正式发布实施,各个相关课题和示范区都根据该《管理细则》制定了相应的实施办法。

      其次,对有关标准、政策法规等政策性较强的课题,则采取择优委托的方式,即结合相关部门职能,以这些部门所属的研究院为主,联合其它国内优势科研机构,优势互补,共同开展研究。主要是将这些课题研究成果通过相关部门的职能快速转化为国家的政策法规及规章,强化应用实施。如,食品安全标准课题,则委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与国内其他相关单位联合,共同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基础研究,并利用其职能将这些研究成果发布实施。

      第三,对于共性技术色彩重的技术类型,则采取公开申报,择优选择的方式,即通过网上公布、申报、组织专家评审,吸收全国最好的科研机构和人员参与课题的研究攻关。特别对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题,则严格实施以企业为主的择优选择,促进成果的转化应用。如本专项实施的人畜共患课题,通过专家评审,则选择深圳匹基公司作为课题牵头单位,并适时将课题成果产业化。该课题研究的禽流感试剂盒,立即能应用到市场中去,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应和经济效益。

      这样,本专项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行政职能部门被赋予一项具体职责,并与其政绩直接挂钩,加强了行政职能部门和技术研发单位、技术专家以及技术生产企业紧密配合,技术研发与技术的实际试用以及推广紧密结合,减少技术转化环节;参加企业采取申报制而不采招标制,申报不是招标不收费,更能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另外,本专项的课题管理严格按照“滚动发展、动态调整”的原则实施。对于在课题实施过程进展比较好的,或者是以前没有考虑进来的课题给与滚动支持,而对于实施进展不好的部分课题,经专家评估,则停拨经费直至取消合同。今年,我们根据中期检查的情况,按照《管理细则》的要求,对部分课题进行了动态调整,滚动实施了8个课题,对有些课题强化支持,有些课题发展势头比较好地进行立项支持,保证重点课题的实施。

      3、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加强国家计划与地方相关计划的整合利用

     食品安全由于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必须充分地整合相关资源,特别是地方政府才能把食品安全科技工作做好。因此,本专项强调地方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进行了积极配合。如在本专项设立的“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综合示范区”课题中,各个示范区借助本课题的实施都建立了食品安全科技工作联席会议,实现了部门联动。做到了:领导到位,特别是地方政府的领导到位。部门到位,科技、农业、检验检疫、法治等部门形成了紧密合作。资金到位,严格执行该项目经费单列帐户,专款专用。这样,地方政府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激励了各种资金配套,形成梯次匹配,资金放大作用非常显著。例如,福建省承担的“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的综合示范”项目启动后,国拨经费400万元,配套经费达到1亿元,同时,福建省科技厅投入专项经费500万元,将“食品(茶叶、蔬菜)安全检测与监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作为2003年该省重大科技招标项目,对外公开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