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高层论坛”观点集锦自主精神与创新魄力
日期: 2005年06月13日 10:05      
【字号:

    尚勇(科技部副部长):中华民族是一个勇于创新的民族,我们有大量创新的人才。但是我们很多企业和一些地方缺乏的不是创新能力,而是自主自强的精神,缺乏敢于创新的魄力。本来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技术引进是自主创新的一个步骤和环节,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后来居上的过程中,很多更要靠引进先进技术,利用国外优势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始终要坚持充分利用国际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和其他资源增强我们的创新。可是在我国很多地方,很多企业恰恰没有做好,他们认为引进技术就是获得眼前的利益,没有掌握实质是实现自主创新的能力。是要一袋大米填饱肚子、还是要学会种粮食的技术?所以要加强自主创新,很多企业和地方必须摈弃我们技不如人的自卑心态,这样才能有我们创新能力的提高、竞争力的提高。我们很多企业也是这样,比如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他们的实力跟一些大的公司实力相差很大,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创新精神才出现了自主创新的产品可以和一些跨国公司来一争高低。所以,我们的干部、企业家应该有发展的、长远的战略,应该有与国外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争高低的雄心壮志,应该有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世界先进型创新国家的魄力和能力。做到这一点,我相信我国有大量的创新人才、雄厚的创新技术,我想我们在这个方面能很快把我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上去,这不是神话,这是现实。
  李鸿忠(深圳市委书记):今年是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到现代化大都市,去年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GDP3422亿元。这正是深圳经济特区成就的一方面或者是表现,更重要的是深圳立市之本、根和魂是“创新、改革和开放”。特区走过了初创时期后,1991年和1992年,那个时候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们高瞻远瞩,又先走了一步,首先提出大力度的、大规模的调整深圳的产业结构,把产业发展方向的着力点重点放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甚至为了这个决策,当时的市委、市政府领导冒了一定的风险,产业消长平衡甚至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但是恰恰是这个决策使得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别是自主创新,以高新技术产业调整我们的经济结构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三个规律与六个关系
  刘应力(深圳市常务副市长):第一,要研究我们社会处于什么时期。如果以购买来看,深圳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万美元。人均1万美元是发达国家的准备期,这时候,社会形态、产业形态、企业形态、人文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第二,研究产业结构转移的规律。深圳要研究“后产业转移”如何走的问题;第三,研究人才流动的规律。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研究人才的规律对我们推动自主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推动自主创新还要处理好六个关系:第一,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关系。自主创新并不是什么事都自己干,打开任何电脑、手机,里面的制造都是由各个不同的地方生产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已经有的技术、国外的技术进行集成创新;第二,研究创新和产业链的关系。我们在任何一个省都可以找到一两个自主创新的例子,但是找到一群的例子就不容易,更不容易找到一个创新链。深圳IT业有很好的产业链,这是发展的基础。我们要研究创新链各个链条是什么、环节是什么、与产业的关系是什么;第三,以企业为主体与大专院校公共平台的关系;第四,资源配置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自主创新一定要政府支持,但是政府又不能错位,更不能越位;第五,科技政策好看又好用的关系。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真正对自主创新有更直接的贡献;第六,研究技术创新和创新文化的关系,政府要构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氛围。
  企业自主创新面临三大困难
  王一鸣(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这些年企业研发投入的份额在不断的提高,研发总投入1600亿左右,企业占60%以上,200多所科研院所转化企业研发,企业研发水平在提高,但是不能被数据所迷惑。企业研发的动力何在?利益还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企业技术创新的首要目的是获取利益,自主创新动力关键是创新收益大于创新投入。现在如果说买技术比自主研发合算,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企业还会去买技术。很多企业认为,研发需要人、财、物的投入,不如买设备见到效益快。而且很多企业也不愿意再搞研发了,为什么呢?时间来不及。但是产品要占领市场,必须有最新的技术,只顾眼前的做法,最终结果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法形成。
  企业有没有创新,看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市场需求是外在拉力,市场竞争是外在压力,逼着企业往前走。企业要生存,必须要进行技术创新。所以谁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好、更有效,市场地位就更高。现在强调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质量提升阶段必须要追求创新。深圳已经过了扩张的时代,已经到了创新时代了,没有创新,就没有深圳的未来。要根据发展阶段决定创新战略。我们的产业还有很大的空间,沿海地区已经到了技术创新的阶段。
  在我看来,企业创新面临三大困难:人才缺乏,资金缺乏,企业内部因素。目前,很多企业没有研发投入能力。深圳华为年销售额300多亿元,拿10%作研发投入就是30亿元。很多企业利润都没有这个水平,怎么搞研发投入?所以投入很重要。企业缺乏资金的原因有多方面,一个是企业没有设立专项研究开发基金。第二,集资成本过高。我们大中型企业中35%设有专门的研发机构,相当多的企业没有研发机构,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技术人才缺乏、人力资本的投入偏低、企业缺乏信息。
  现代产业环节下,单技术的创新很难取得收益,需要链条的整体突破。一般只有大企业才有条件做。某一个技术没有突破的话可能就约束了你,创新需要一个链条的整体突破,而且要进行系统的开发。有些技术是平台的技术,比如视窗系统、银行管理系统,这种系统如果国家不去抓,单个企业很难突破。
  以我为主联合开发
  许敏(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奇瑞汽车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通过自主开发、开放式的平台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并且迅速为己所用;品牌知名度快速提升,自主开发能力在业界产生影响;建立了完善的配套体系;坚持自主创新政策,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队伍;在体制、机制上有很强的竞争力。
  奇瑞汽车自主研发战略,早期阶段是通过吸纳国内的一流企业的人才、专家,从零开始打造自己的汽车,初步建立了一个自主研发团队。达到规模后,也就是2002年后,开始邀请大量的海外学子甚至外籍专家加入奇瑞汽车,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我们采取的办法是比较创新。我们和国外的设计公司一起联合开发,他们拥有世界上一流的设计水平,但是他们是卖技术,所以我们和国内很多厂商不一样,他们引进的是产品,我们引进的是技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花钱雇他们打工,实际上是以我为主的开发。开发的方式也不是完全由他来开发,只是开始的时候由他带我们开发,我们在后面跟着学,最后慢慢的有一些产品我们自主开发,他们评审把关。通过这个过程,我们掌握了国外的技术。现在逐步过渡到完全自主开发,整车的关键技术已经初步具备了系统的开发能力,而且这些水平都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水平。
  强化企业研发力量
  郭庆存(海信集团常务副总裁):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必须强化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打造强势技术创新主体。企业如果做强了,对大学、研究院所的拉动作用也会使得整个国家的创新体系建设大踏步前进。这就特别需要在制定政策方面给予关注。政府计划对具有产业化的项目应该明确由有条件的企业为主来承担,而不是大学。
  要支持大的企业集团建立自己高水平的研发平台,造就产业前沿的技术研发团队。中外企业差距最大的就是人才。人才不仅需要待遇,还需要一种施展才华的舞台。国家实验室、国家研究开发中心应该是他们发挥创新能力的平台。因此依托企业,建设国际级实验室或者工程中心应该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和选择。
  此外,要引导、激励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新机制。协调国家公共财政资源形成对研发资源的有效配置,使之充分发挥效应,而不是完全靠市场“看不见的手”。   
  走出大学海阔天空
  冯冠平(深圳清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8年前,我在清华大学负责科技开发工作。那时,我最大的困惑就是科技成果转化难,清华有一批重点实验中心,但是一直走不出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1996年,来到深圳建立深圳清华研究院,这些问题豁然开朗。走出大学,海阔天空,我感觉到科技成果的转化也变得容易了,服务平台也走上了良性循环。
  我是深圳科技产业发展的见证者,有四点体会:第一,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来了一群精英,也就是“不太安分”的人,我也是其中一员;第二,深圳是一个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地方,深圳市领导管束得比较松,钱给了后也很少过问,有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第三,一大批民营企业迅速成长起来,这些民营企业跟人才的引进是相关的。80年代、90年代来了一批高层次人员,他们来了之后不甘于打工,要自己创业;第四,深圳毗邻香港,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香港有其资本优势,更重要的是有全球人才优势,把深圳一批高新企业一下子带到国际市场上。
  企业要锲而不舍积累核心技术
  周苏苏(中兴通讯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应当有一批全球技术领先的企业,这些企业不能只看短期的利益,而要有一个长期艰苦的努力,锲而不舍的积累核心技术。科技开发上的高起点、大投入使得企业才能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企业要坚持经营管理创新,实现技术与市场结合。技术的生命力来自市场的创新。核心技术的突破也不能只靠少数科研人员闭门攻关,必须根据用户的反馈意见不断的改进才能成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
  中国企业要坚持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在行业里夺得领先地位。专利技术是企业的核心资产,专利和标准相辅相成,掌握专利技术的企业总是力图把技术转变成标准,在整个市场竞争里,能够非常快的树立企业的地位,并且对行业潜在竞争者形成一个比较高的进入门槛。
  人才是自主创新的第一资源,多年的积累使得企业内部凝聚了大量的人才,这是提升竞争力最核心的资源。许多优秀人才的流失不一定是薪资待遇,而是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他们有时候觉得在企业里没有发展空间,只有创新成为公司不可或缺企业文化的时候,人才才有很大的舞台挖掘自己的潜力、施展自己的能力,与公司企业共同成长。
  既要崇尚成功也要宽容失败
  彭朝晖(深圳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一个民族落后本质上就是观念的落后。创新需要社会观念和国家体系的支撑,创新观念要形成人们的世界观,才能敢为天下先,敢与世界竞争。深圳市政府提出允许失败,这就是对创新非常大的支持和宽容。我们知道重大创新一定有失败,《自然》杂志1000篇文章只有1、2个文章的项目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创新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代价,比如跨国公司研制一个新药平均12年,投入5-7亿美元,中国企业如何有这样的耐力?今又生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基因药物的诞生与发展可以说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例子。
  国家创新体系是科学家、企业家和政府的良好互动,科学家和企业家必须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且做出真的东西来。不论国家的自由经济达到多么发达的程度,政府都是最有力量的。多年来,深圳政府出台了大量的法规文件,对自主创新的关注,不但体现在思想力,而且体现在行动力。政府有支持创新的责任,而且要建立法律道德的环境、市场环境和创新的公共平台。
  创新的核心是创造性人才。大学注重基础理论研究,追求学术;企业主要是应用和技术,追求效益;人才在大学是以个体的形式体现,而在企业是一种群体的方式体现。大学和企业对创新都非常重要,创新的核心就是人。
  政府要当场地维护员
  刘应力:深圳市政府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同时也清醒认识到自己的角色,政府不是运动员,也不是裁判员,而是场地维护员。市委市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创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形成了自主创新的法律体系。
  在自主创新中,我们深深感受到技术的作用不到1/3,更重要的是创新的环境、创新的文化和创新的管理。IBM的总裁1993年接手了IBM后,使IBM得到了转机,而他本人是做饼干的,并不是搞计算机的;全世界最大的硬盘制造业希捷公司的CEO是做财务的;中兴通讯公司的侯为贵是做半导体的;华为总工程师是学光学的;海王董事长是学经济机械的。为什么外行能领导内行?就是外行相对专业是外行,但是管理是内行。所以我们在推动自主创新的时候,一定要清醒认识到自主创新的要素是什么。
  王元(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技术创新要有深厚的、广泛的社会基础。在整个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中,特别强调“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一项科技发明应是一个普遍的、而不应是偶然的机会。要解决这个问题,很重要的是在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安排以外,要把科学技术当做社会进步的政策,使科学技术真正融入社会的进步进程当中。科学的发展不仅仅是科学家、工程师的职业行为,应当成为一个社会、一个区域以及老百姓的普遍行为。
  王一鸣:推动自主创新,政府在政策方面需要解决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应该从法律上解决政府优先采购国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问题。政府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免征或者减征附加税,或者规定政府、国有企业购买国内产品;二是建立鼓励自主创新的税收体制。比如说研发投入能不能抵扣上缴的税收,以及加快设备折旧;三是公平税赋,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同等待遇;四是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我们消化吸收的投入还不够,特别是技术集成。比如说,能不能制定一个优惠政策激励消化吸收;五是促进以大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链,使中小企业成为龙头企业创新链当中的一个环节,整体提升我们的技术创新水平。

(科技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