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科博会的自主创新之声
日期: 2005年06月02日 16:54      
【字号:

    最近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增强核心的竞争力,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的路子。
  在刚刚召开的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指出,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的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的国家。
  在5月召开的第八届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来自各方的专家学者对“自主创新”的主题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从博览会的各个论坛上截取了一些专家的论点,与读者分享。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产业、产品、进出口结构调整的动力所在
               (王淀佐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必须在经济建设中有集中的体现。我们要通过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实现资源和能源的低消耗、合理利用和综合利用,这样才能够推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企业和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进出口贸易产品结构的调整。
  这里面涉及到三个调整,一个是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很多经济学家对我们国家生产单位的GDP所消耗的能源和资源做统计。统计数字很惊人,我们生产单位数量的GDP,消耗的能源和资源有时达到先进国家的10倍。
  我们以钢铁行业为例,上海宝钢每生产1吨钢所消耗的水、矿石、煤炭是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并不比美国、日本最先进的钢厂指标差很多,甚至有些方面还要好一些。但是,我们小企业多,中国钢铁去年产量2亿7千万吨,其中50%以上都是小企业生产的,它的能源资源消耗量就大了。
  我们的第二产业比例大,现在占GDP的52%,工业,特别是重化工工业占很大比例,消耗的能源、资源就高。我们第三产业比例小,农业比例也已经是降下来,这是造成单位GDP能源资源消耗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就需要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努力地减少第一第二产业,增加第三产业。
  产品结构的调整是次一级的。在一个行业、一个企业里,我们把污染多、能源消耗多的产品,逐步调整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钢筋就是能源消耗比较高的产品,那么如果做超薄的钢、汽车板、做马达的钢片,同样的吨位,产值会上去很多。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如果卖矿卖不了多少钱,如果提炼成产品,附加值可以升高,如果做成半导体材料价值就更高了,所以要努力地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
  第三还是进出口结构的调整,我们尽可能的出口深加工的产品,当然除了进口高技术产品以外,有时候还需要进口资源。
  比如说我们国家现在调控铝的生产,这个原料我们进口,从国外买氧化铝进来,然后在中国把氧化铝通过电解制成金属铝,国内用不了再出口。现在全世界最先进的指标是一吨铝从氧化铝制造成金属铝需要消耗13000度电,我们国家大概14000到16000度电,大的工厂电耗可能低于发达国家,但是小厂电耗是很高的。出口铝就等于出口电,出口一万吨铝,等于出口生产一万吨铝的电。另外电解铝也有污染,用我们国家的环境牺牲来换取外汇、换取利润,这个划算不划算,符合不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这都需要思考。
  以上这些调整,根本的动力还在于自主创新能力,如果你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如果你的产品老旧,你没有自主的品牌,什么调整也做不了。
  企业的竞争力也是国家的竞争力  (张景安  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
  企业的研发与创新能力是企业的竞争力,也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企业竞争大量依靠外国技术是非常危险的,也是不能持续的。
  现在我们最大的压力是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必须要由单纯追求产量产值GDP转到可持续发展观,要根本改变这种发展模式,要寄希望于创新,寄希望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全世界众多的企业都在打造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去年国务院派人到三星去考察,三星就是抓住科技竞争力不放。研发起步企业连续七年亏损,第八年科技起来了,等离子电视等核心技术立刻占领市场,把这几年的钱都赚了回来。他们这些路都是我们中国企业可以参考的,十年以前的三星和我们现在好多企业也差不多,从人才和各方面条件来说,我们的条件比他还要好。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引进只能缩小差距,创新才能缔造未来。今天我们中国做引进拷贝技术的企业太多了,多少万个企业都是拷贝技术,少数企业有技术还没有产权,这都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技术引进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所有的国家都利用这个来取长补短,提高竞争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波音公司就离不了全世界,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有他购买的技术。这是对全球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再创新。但是必须看到假如你没有核心竞争力全是引进人家的,第一你引不来,第二你也看不出来,不知道哪个好哪个坏。现在我们的企业因为本身的研发能力差,上当受骗的情况也不少。
  我们也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产学研结合以企业为主体,过去我们面向产业化的科研项目都是给大学和研究机构,现在我们要求未来国家支持的产业化市场化的技术项目,要支持企业,由企业来牵头联合大学和研究院所。这就是一种导向,只有产学研结合,才支持这个项目。从国外来说,大量的企业都和大学科研机构保持联系,使他可以不断的有新技术新信息的补充,使他能够保持领先。
  由国家支持、企业牵头,既支持了产学研加快市场化,又支持了研究机构和大学与企业联合开发的能力。这样就解决我们多年来两张皮的问题,目前已经在起草文件,今后我们国家支持的项目,包括863等等,都要以企业为主体,形成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
  所以,我们对引进和创新要有一个正确的看法,依靠创新提高我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继而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必由之路。我始终坚信这一天一定会来,因为我们有的企业已经做得很好。
  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邢胜才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200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一个机构,曾经为72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调查。据统计,72家企业中,4家企业没有1件专利,占总数6%,7家企业有专利,但是没有1件发明专利,占总数10%,47家有不足10件专利占60%,其余14家企业10件以上发明专利但都不足50件,占总数19%。还有个例子,我国在超导方面的研究水平与美国相当,但是申请专利仅占美国在该领域的20%左右,别人拿我们的东西过去,稍微修改就申请专利,结果我们的研究成果就不能进行产业开发。
  创新者在选择经济制度时会在专利制度和科技奖励制度两者之间进行博弈,对于一个理性的创新者会倾向于选择利益最大的制度。在我国目前专利制度下,创新者获得的收益是由市场说了算,专利使之存在着较大风险,而与此相比,科技奖励制度不仅给创新者丰富的奖励而且风险小,因此在选择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之间,多数人选择了前者。尽管这些年来,国家科技奖等奖项引入专利考核机制,但是科技奖励制度,创新仍然不够,因此,研究人员申请和实施专利的积极性,仍然不高,知识产权制度的效用得不到最大程度发挥,不利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人才管理机制和队伍建设不到位,妨碍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国外企业一般设有知识产权部门,并且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而我国不少高新技术产业不仅没有设置部门,也没有专门的人才。我有一组数据,是前几年的,美国IBM公司有专利工程师500多位,微软公司全球25000名员工近1/5是从事知识产权工作,而我国仅有华为、中兴等有知识产权部门。据统计,2004年这两个企业专利申请量位居前十名,这充分说明知识产权的创造是与重视是分不开的。
  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知识产权水平,应加强知识产权认知教育,现在不少企业,包括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还带有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把别人的产权当成私有的东西来用。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及让他们认识到侵犯知识产权,不仅是道德问题,也是法律问题。
  另外需要建设知识产权案件数据库。目前我国这方面的建设还不够,我们要抓紧做这方面的工作,从而对大家提供案例,规避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科技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