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基金委政策局副局长韩宇发言
日期: 2005年02月18日 18:15      
【字号:

    新春伊始,科技部组织召开科技界加强自主创新主题座谈会,深入学习和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自主创新的一系列讲话精神,促进科技界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这是一次意义深远的重要会议。回顾过去的一年,可以说是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筹划之年。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就科技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阐明了党中央对科技发展战略的全局筹划和前瞻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决心和信心,丰富和发展了我党关于科技工作发展的战略思想。展望新的一年,温家宝总理亲自领导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实施,我国科技“十一五”计划制定工作将全面启动。从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上来看,今天的会议是一个继往开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激励创新的会议,必将对我国科技创新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 要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机构,必须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准确把握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定位,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为提升国家科学和技术原始创新能力做出积极贡献。

    一、准确把握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定位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需求,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出发,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定位是: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这是在深刻理解基础研究的战略地位、发展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理解科学基金工作使命的基础上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

    第一,支持基础研究是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国家创新体系概念历史沿革近百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其内涵不断深化。当前普遍认为,全社会的知识基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平台。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以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等为基本使命,是高新技术的重要源头,创新人才培育的重要摇篮,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建设先进文化的坚实基础,基础研究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基础研究水平和质量将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原始性创新能力。正如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葛乐思所指出的那样,基础研究是一切学科的本源,没有基础研究就如人没有头一样,没有对自然界奥秘的探究精神就难有科学发明。那种认为应用比理论研究更重要的观点是错的。一个国家对科技的投资,有短线的也有长线的,短线的是利用已经成熟的技术,使经济起飞,假如只注重这方面的投资,只能是短期的起飞。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综合国力的竞争已前移到基础研究。许多国家把基础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据统计,当代技术革命的成果约有90%来自基础研究的开拓。美国企业申请专利的科学基础73%来自于政府支持的基础研究。德国基础研究对其经济发展的贡献为20%。不仅如此,一个国家能否有效地引进、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并有所创新,也与本国的基础研究水平密切相关。正如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所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展,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时代根本想象不到的”。当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面对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新科技革命浪潮,基础研究薄弱的国家,必然难以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持续发展中把握住自己的机遇和方向。世界各主要国家为了保持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优势,赢得新的科学革命可能带来的发展先机,抢占未来科技和知识经济的制高点,纷纷采取对策,对基础研究优先部署、超前投入。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匮乏,工业化进程还未完全实现,现在又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以及加入WTO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了把握住新科技革命所孕育的发展机遇,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为了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必须具有相当于科学大国的创新能力作为支撑。离开雄厚的科学储备和对发达国家科学研究前沿动态的识别、理解和响应能力,我们就很难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重大的原始创新要着眼从基础研究抓起,为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源泉,增强持续科技创新的能力。”

    因此,大力发展基础研究对于持续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推动我国未来的持续繁荣,切实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至关重要;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先进文化的创新至关重要。

    第二,支持基础研究,必须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

    坚持自由探索有利于科学家充分发挥独特敏感和创造精神。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基础研究所研究的科学问题包括科学自身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来源”,其发展受“双力驱动”,既有来自科学系统自身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内部需求动力,也有来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动力。无论科学问题来自何处,无论哪种动力驱动,要真正解决提出的问题,实现原始创新,只能依靠科学家自由探索、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坚持自由探索有利于管理者自觉树立营造宽松环境的理念。基础研究具有厚积薄发的特点,进展往往难以预测,需要在宽松环境下长期积累才能取得突破。我们必须尊重科学规律,摒弃急功近利和浮躁情绪,坚持把有利于自由探索,有利于源头创新作为科学基金评审、资助、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把坚持自由探索作为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实现国家目标的根本保障。

    发挥导向作用是实现科学基金配置科研资源战略引导功能的必然要求。设立科学基金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现繁荣发展基础研究的国家目标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作为国家面向未来的战略投资,科学基金有责任、有义务发挥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科学的方式引导科学家围绕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开展长期的自由探索和创新研究。所谓科学的方式应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即依靠科学家的群体智慧,将科学技术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转化和凝炼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和带动性的科学问题,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尊重规律,突出重点,汇集创新力量,攻克科学难题,在若干重要战略性领域实现突破。从科学研究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凝炼科学问题从而推动科学发展的事例均屡见不鲜。希尔伯特在1900年世界数学家大会上提出的23个数学难题,指引了数学一个世纪的发展,而晶体管恰恰是为解决真空三极管效率低下问题而发明的。

    二是通过科学基金的平衡与协调功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进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基础研究和教育相结合,实现国家科技资源的高效利用。

    三是通过科学基金的粘合与辐射作用,促进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合作,引导社会资源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和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要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国家要继续增加科技投入,同时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科学基金作为国家投资未来的战略投资,必须发挥粘合剂、倍增器的导向作用,积极探索基础研究领域促进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推动社会资源支持基础研究的有效模式。

    二、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新时期工作方针指导科学基金实践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新形势下的工作定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经过调研,确立了“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激励创新、引领未来”作为新时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工作方针,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科学基金制。

    尊重科学是科学基金工作的根本立足点。要尊重科学规律,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按科学规律办事;尊重科学家的首创精神;崇尚科学精神,弘扬科学道德。

    发扬民主是履行管理职能的基本保证。要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完善同行评议机制,依靠科学家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扬民主作风,密切联系科学家、热情服务科学家;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促进学术繁荣。

    提倡竞争是科学基金择优支持的重要保障。要完善平等竞争机制,择优支持;提倡竞争精神,鼓励科学家“敢为天下先”,支持科学家参与国际竞争。

    促进合作是现代科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倡导合作精神,培育创新团队;拓展合作视野,支持科学家参与区域和国际合作研究;促进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加强与国家其他科技管理部门的战略协作。

    激励创新是科学基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要激励创新思想和创新人才;营造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提升国家科学和技术原始创新能力。引领未来是基础研究的使命。要发挥国家战略利益投资者的作用,立足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挥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的导向作用;发挥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模式的示范作用。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自主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战略管理意识,准确把握战略定位,全面落实工作方针,以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以真诚饱满的服务热情,支持科学家创新探索,为实现繁荣基础研究,培育科技人才,提升国家科学和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作出切实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