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成效显著
日期: 2008年12月25日 09:49      
【字号:

    2008年,面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在科技部与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四川省科技厅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生产自救。第一时间组织专家深入灾区指导、帮扶群众抢收抢种,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据初步统计,重灾区广汉市水稻核心区超高产攻关田亩产853.51公斤,创四川盆地单产最高纪录。郫县致力技术创新,克服地震不利影响,水稻核心区超高产攻关田亩产达847.43公斤,刷新成都市水稻788公斤的最高纪录。宣汉县玉米示范区采用旱作物农业节水模式,实现节水20%以上,峰城玉米高产攻关田亩产达1181.6公斤,创西南山地玉米超高产记录。广汉市和射洪县小麦核心区平均亩产分别为448.3和335.2公斤,较非项目区增产11.8%和10%,较全省平均亩产(279公斤)增产60%和20%;示范区平均亩产322.7公斤,较非项目区增产9.6%,较全省平均产量增产15.6%。小麦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核心区、示范区共新增小麦556.6万公斤,助农增收834.8万元。四川省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副省长张作哈等领导曾专程视察了广汉市西高镇水稻高产示范田,并对科技增粮增收的明显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十一五”期间,四川是长江上游唯一进入该工程资助的省份。争取到国家项目资金1100万元,省里依1:1的比例给予配套资金。与“十五”相比,四川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十一五”期间作了两个重大调整:一是由单一的水稻调整为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兼顾,二是由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两轮”驱动调整为技术创新、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和宣传培训“四轮”驱动,将技术创新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截至目前,四川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建立核心区6个、示范区13个、辐射区40个县(市、区),合计面积3817.07万亩;筛选应用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20多个,研发粮食丰产关键技术10余项,形成粮食丰产技术模式5套;培训各级农技人员2.5万人次,科技示范户13万人次,农民240多万人次;召开现场会246场次,印发各种技术资料300万份(册);水稻、玉米和小麦主推品种入户率达到95%以上,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0%以上;新增粮食41.74万吨,新增经济效益8.13亿元。
(四川省科技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