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作物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 为进一步提高丰产技术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
日期: 2011年07月11日 09:59      
【字号:

    针对制约我国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一系列关键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技术难题,开展大协作、强攻关,在三大作物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上取得了突破和创新,提升了集成技术的整体水平,提供了持续增产的技术储备。
    超高产理论与高产高效生理生态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通过对三大平原三大作物超高产攻关田的光、热、水等生态因子、作物群体生育因子、产量构成及其栽培措施的定位试验和多点跟踪调查分析,基于作物产量分析的光合、源库和产量构成三大理论及其内在关系,构建了作物产量“三合结构”分析新体系,提出了生态与措施的科学配置和超高产栽培定量化设计。建立了基于远程通讯的不同生产区超高产试验田的作物产量性能和生态环境因子的数字化监测网络。对长江中下游稻-麦周年超高产挖潜和双季稻超高产高效生理生态、黄淮海平原资源节约小麦-夏玉米高产高效生理生态进行了深入研究,搞清了作物超高产产量及品质形成与调控的生理生态机制。
    高产农田关键生态健康障碍因子研究取得新突破。针对东北高产玉米农田耕层浅薄、有机质下降等问题,研究明确了宽窄行深松能够打破犁底层对玉米根系的影响,降低亚表层土壤容重,阐明了秋季深松技术能够有效加深耕层、均衡调节土壤养分、促进玉米植株健康生长、节本增效的效应。明确了深耕+秸秆还田技术可以减轻土壤容重,有效消除土壤障碍,利于解决华北平原的土壤耕层变浅、养分失衡的技术难题。研究明确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采用秸秆还田+土壤耕法组合技术的增产效应。提出了通过多元肥料、秸秆+农家肥组合施用、种肥调控、养分光谱诊断、作物专用肥料、稻田秸秆还田等措施进行养分综合调控的调控机理的应用技术。明确了以玉米钾高效利用、玉米防早衰、作物多样性均衡调节地力持续增产、小麦化学信息调控、农田多样化生物配置节水、新型水稻生长调节剂(抗倒伏剂)施用、稻田多样性种植等为技术内容的作物健康生长调控技术。
    农田肥水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取得新成果。提出了作物高产/超高产土壤营养控制指标和三大平原不同土壤肥力下主要粮食作物不同产量水平的养分适宜推荐量,明确了三大平原粮食主产区农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以及作物生长期间/轮作周期内土壤-作物养分随时间变异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作物持续高产的农田养分时空有效性控制技术体系。研究提出了三大平原肥水高效协同共效技术,对解决华北平原水资源进一步短缺、东北平原春旱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已在三大平原示范区应用。应用3S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研究形成了农田养分高效监测和肥水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粮食主产区农田肥水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技术,对促进三大平原肥料的合理规划和时空同步调控、提高农田地力和减缓化肥的施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后降低肥料成本10%~30%,增产8%~20%,提高土壤有机质10%~17%,节水20%~33%。
    三大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有了新提高。针对当前生产中跨区域流行性、突发性病虫草害等有害生物以及灾害性气象频繁发生的严峻形势,研究提出了小麦、水稻等主要病害早期诊断检测技术、病虫害发生流行动态及致害性变异监测技术和高效低毒农药研制及减量精准使用技术等,进行了新型成膜剂、新型种衣剂研究和筛选以及,研制出了2%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粉红粘帚霉67-1可湿性粉剂、白僵菌颗粒剂、绿僵菌制剂等生物源农药,配套建立了生物多样性控害减灾技术,确保了作物的健康增产;同时,研制出可大面积应用车载式和担架式高效远射程均匀喷雾的高效安全施药机械。应用这些技术后,减少了农药的施用次数和数量以及农产品有毒物质的残留,节本高效,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减轻了环境污染,有效地保护了农田环境。
    产后减损关键技术应用取得新效果。研究开发出适合我国长江中下游稻谷、华北平原小麦、玉米农村、东北平原玉米农村储藏技术模式储粮装具9种,集成了三大平原农户储粮工艺模式9种,研制了“农户储粮专家咨询系统”多媒体查询一体机,开发了 “农户储粮专项建档信息管理系统”,初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户储粮技术体系。创制了绿色无公害植物源储粮保护剂1%蛇床子素粉剂,探索开发了VD3杀鼠剂,首创伪随机无定向磁场驱灭鼠技术与方法,开发出“STD-1”电子驱灭鼠装置和植物源鼠类驱避剂QS鼠类驱避剂,提升了储粮防虫、防鼠关键技术水平。研究提出了适合三大平原一般农户储粮使用的就仓干燥技术,开发出利用秸秆等生物质材料作能源的,适合粮食收纳库和储粮大户使用的高效节能小型保质玉米、稻谷干燥设备,根据三大平原粮食(稻谷、小麦和玉米)储藏品质变化规律、害虫和微生物发生发展规律,提出不同储藏条件下农村储粮合理的储藏期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