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字体]    [打印] [发送]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www.most.gov.c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科技部门户网站  www.most.gov.cn      2009年01月09日    

罗斯高
Scott Douglas Rozelle
美国

    罗斯高,男,1955年7月生,美国籍,农业经济学博士,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教授,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国际学术顾问委员会主席。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发展经济和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工作,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罗斯高教授从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同中国学者合作,从事中国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研究,他在推进中国农业经济政策的学术研究、促进世界了解中国改革成就以及促进中国农业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于2007年获得美国农业经济学会终生成就奖, 2008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首届国际合作奖。
    罗斯高教授为中国建立世界一流的研究团队和培养优秀农业经济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全力支持国内创建农业经济政策研究团队,自1995年以来,他先后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的国际学术顾问委员会主席,该中心在短时期内能在国际享有盛誉同他的贡献密不可分。他先后在国内外为中国的2000多个本科生和500多个研究生举办了培训班,现在很多参与培训的学员已成为我国主要农经学术单位的学术带头人。2007年以来,作为教育部2006年聘请的“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他还在中国人民大学给研究生开设发展经济学与高级发展经济学的课程。他积极推进中国科研人员开展广泛的、平等的国际合作研究,到目前为止,由他启动或参与的中国同国际的合作项目已达50多项。

维克多·罗伊·斯夸尔
Victor Squires
澳大利亚

   维克多·罗伊·斯夸尔,男,1937年12月生,澳大利亚籍,生态学和干旱地可持续管理专家。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教授,自然资源学院创办人。由国家林业局推荐。
    维克多·罗伊·斯夸尔教授自1985年首次来华执行国际项目,足迹遍及我国北方12个省区、累计在华工作超过65个月。20多年来,通过开展合作研究、策划和筹办国际研讨会、举办学术讲座、担任客座教职等多种形式,为中国干旱区研究的学科发展与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首次在中国倡导参与式土地监测系统的开发,有力推动了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草地资源清查和监测方法的改进,并为中国的荒漠化监测提供了范式;牵头制定的“甘肃荒漠化防治优化方案”,引入干旱区“碳截存潜力”新概念,并以此对荒漠化问题进行综合诊断,设计出河西走廊沙侵、水蚀和盐渍化等土地退化防治试点;主持的“东北亚沙尘暴防治”项目,完成了区域沙尘暴监测及早期预警网络的总体框架,形成中国、蒙古、日本、韩国和ADB、UNEP、UNESCAP、UNCCD等“4+4数据共享机制”(4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并为中、蒙两国优选出8个沙尘暴防治试点项目区。
    自1995年以来,他积极为中国承办的国际会议和组建的国际机构策划文案、撰写评估报告;通过与中方科学家共同撰写英文论著,如《全球沙尘暴警示录》(中英文)、《亚太地区履约评述和防治荒漠化最佳实践》(英文)等,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荒漠化研究的国际化进程,中方合作者中多人已成为干旱区管理和荒漠化研究领域的国际型科研、教学和管理人才。

 

洛塔·雷
Lothar Hans REH
德国

     洛塔·雷,男,1931年8月生,德国籍,能源、化工专家,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名誉教授。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洛塔·雷教授长期从事化学工程和循环经济领域的研究工作。作为循环流化床技术的开拓者,共发表论文158篇,拥有国际专利77项。 
    洛塔·雷教授与中国的合作前后长达30年。自1975年以来,洛塔·雷教授多次访问中国,与中国的几代科学家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30多年来,洛塔·雷教授致力于推动与中国学术界、企业界的交流合作,积极推进流化床技术在中国的工业应用。
    在洛塔·雷教授的努力下,促成了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在2000年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将他十多年呕心沥血研究的一整套工业规模的循环流化床装置及包含4万组数据的循环流化床数据库系统无偿赠送中国,同时成立了中瑞联合实验室。该套装置和数据库系统为多尺度模拟和工程设计提供了实验数据,为形成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多尺度特色研究平台起到了重要作用,提升了中国流态化和颗粒学的研究水平,在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形成了广泛的影响,促进了过程工程学科前沿的发展,为中国过程工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关闭窗口]
网站首页 网站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