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部署 集成实施着力培育高新园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业(江苏)
日期: 2005年08月26日 16:02      
【字号:

江苏省科技厅

  经国务院批准,我省于1991年、1992年先后建设了南京、苏州、无锡(含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常州等四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多年来,在国家科技部的指导、支持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各国家级高新区遵循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在营造创新创业机制和环境、以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来集聚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势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有效推进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在高新区的有机交融,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一直步入快车道,为全省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江苏省国家高新区建设与发展的总体情况
  “九五”以来,我省国家级高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超过了50%,总体运行质量在我省各类开发园区及国内高新区中均处于前列。2004年,我省四个国家级高新区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情况下,继续保持高位增长的良好态势,当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406亿元,同比增长50%;实现工业增加值787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2.2%;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88亿元,占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的45.1%,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39.7%;出口创汇215亿美元,同比增长51%,占全省出口总额的61%;实现利润215.9亿元、税收183亿元,同比增幅均接近40%;进区企业13736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418家,从业人员54.3万人。
  今年上半年,我省国家级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77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28.3%,约占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的16%;实现工业增加值47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1%。其中,南京、无锡、苏州高新区的技工贸收入均超过800亿元,工业增加值均超过40亿元,已成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促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的重要助推器。
  二、培育高新园区高新技术主导产业的主要做法
  在推进国家级高新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将提升园区持续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定位为高新区的基本功能和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基本任务,并以此为主线加强科技工作的纵深部署和集成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强化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园区产业发展的合理分工和优势互补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省国家级高新区已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的集聚,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特色。注重避免产业雷同、同水平重复的弊病,坚持有效配置创新要素和产业发展资源,遵循市场规律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培育和壮大区域性高新技术主导产业,努力为提升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夯实基础。在国内第一个地方性发展高新技术法规——《江苏省发展高新技术条例》中,我省明确规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必须坚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在省政府转发我厅制订的《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各高新区要把确定和加快培育壮大高新主导产业作为“二次创业”的首要任务,并注重发挥产业发展规划和科技计划的导向作用。目前,我省国家级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根据统计,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省国家级高新区最重要的主导产业,2004年实现产值1322亿元,占国家级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的35.3%,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39.2%,并为使电子信息产业跃升为我省第一大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生物与医药产业、环保产业是我省具有技术和人才比较优势的产业,现已逐步成为我省国家级高新区重点培育的新兴主导产业,2004年四个国家级高新区内生物医药产业、环保产业的销售收入占全省的比重已分别达到18%和19%。为加强对国家级高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动态监测,我厅自2003年开始建立了高新区统计季报制度,2004年又开始建立高新区年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年初目标分解、年中进度检查和年底任务考核制度,有效激发了国家级高新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实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创新和产业化标志性项目,抢占产业技术竞争的制高点
  积极推动各国家级高新区瞄准国内一流水平,认真规划、确立一批能够体现高新区基本功能,代表高新区主导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的标志性项目,采取省-市-高新区联动的方式,以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为重要支撑,通过集成各类科技资源,使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带动性强的重大科技成果能在国家级高新区实现创新突破和产业化,进而带动园区主导产业层次的迅速提升。在认真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新一代集成办公软件永中Office、电力自动化系统、锂离子动力电池,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EVD及EVD液晶高清晰电视等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已经启动实施,项目总投资13亿元,2004年安排省拨款12757万元。为了探索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良的环境,我们支持无锡高新区创办了创新产业园,以“这里的产品不仅是中国制造,而且是中国发明、中国设计、中国创造”为主题的无锡创新产业园的启动,体现出对自主创新及其产业发展的强大吸引力。同时,积极规划建设无锡工业设计园,并报科技部批复同意纳入国家级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整体规划,为无锡高新区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三)引导新型研发机构进入国家级高新区,提升园区自主创新能力
  我们在鼓励、引导高新区企业加快建立健全研究开发机构、加大“产学研”结合的同时,围绕提升高新区主导产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以多种形式引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中试基地等新型科研机构整建制进入高新区。例如,围绕提升常州高新区“三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引导江苏省农用激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手性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合成抗生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有害生物防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实力较强的研发机构整体进入常州高新区。为学习、借鉴台湾工研院的成功运作理念和机制体制创新经验,支持苏州高新区规划建设以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为全新运作模式的科技创新机构——苏南工业技术研究院,吸引国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前来创新创业,以科技创新提升苏州高新区乃至苏南地区的区域产业层次和综合竞争能力。据统计,目前进入我省国家级高新区的国家和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家,其他各种类型的研发机构和技术创新平台已达200多家。
  (四)调整招商引资思路,注重围绕主导产业“选商择资”、“招才引智”
  为充分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资金优势来培育壮大国家级高新区的主导产业规模,有效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我们积极引导高新区加快转变招商引资的思路,调整以往那种“规划跟着项目走”的发展模式和“统揽全收”的招商模式,改为根据高新区主导产业的发展需求来“选项目”,优先引进技术含量高、有利于尽快形成产业集聚的项目。围绕提升主导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大力吸引外商投资研发机构。我们会同省国税、地税等部门于2003年联合印发《关于鼓励建立外商投资研发机构的若干意见》,出台了八项具体的扶持政策。松下电器、三星电子、通用医疗器械等一批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先后进入国家高新区,有效推进了外资企业研发活动的本土化。根据统计,目前进入我省国家级高新区的外商投资研发机构约150家。大力引进科技创业型企业,特别是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到国家级高新区创业,目前在我省四个国家级高新区创办的留学生企业已达600家,约占全省留学生企业总数的80%。
  (五)建设各类科技创业服务平台,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成长
  高新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主导产业的持续发展,需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成长作为支撑。我们在支持国家级高新区建立健全以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核心的园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基础上,围绕增强高新区主导产业的持续创新能力,着重推动各高新区建设专业性创业服务平台。南京高新区国家转基因小鼠资源库,苏州高新区新医药创制公共实验室、软件开发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无锡高新区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常州高新区“三药”创新及产业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一批专业化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建成,有效提升了为主导产业领域内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
  (六)规划建设专题科技园区,培育高新区新兴特色产业
  为加快培育和壮大国家级高新区软件产业,使扶持软件产业的优惠政策与国家级高新区的优惠政策有机、有效结合,我省先后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四个高新区分别规划建设了国家级软件产业园,同时引导南京软件园重点发展电力、通讯软件,苏州软件园重点发展教育、金融软件,无锡软件园重点发展系统、集成软件,常州软件园重点发展游戏、动漫软件等。据统计,目前我省近50%的软件企业和近60%的软件销售收入都集中在这4个软件园内。为加快培育和壮大高新区环保产业,我省依托国家级高新区规划建设了苏州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常州环保产业园、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等环保科技产业园,为素有“环保之乡”的江苏省增添了新的力量。
  (七)将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与国家级高新区建设的统筹部署,促进高新区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
  特色产业基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发展高新技术特色主导产业的新途径,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主导产业集约经营和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产业基地建设一旦与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实现链接,必将极大地丰富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的层次和空间,促进高新区主导产业形成集群化发展的格局。因此,我们重视加强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在国家级高新区内的规划布局,启动建设了南京高新区电力设备自动化产业基地、三药产业化示范基地、苏州高新区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无锡高新区集成电路设计及产业化基地,常州高新区“三药”创制及产业化基地等一批技术创新体系完备、产业特色明显的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同时,积极引导国家级高新区周边地区的特色产业基地围绕高新区主导产业开展协作和配套,促进产业基地建设与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取得了良好成效。到目前为止,我省共有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36家,今年上半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62亿元。
  三、加快国家级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基本思路
  此次国家高新区工作会议,是科技部在我国国家级高新区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历史性重要会议。会后,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关于加快国家级高新区发展的重要讲话,结合本次会议精神要求的贯彻落实,认真研究“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快国家级高新区“二次创业”进程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努力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扎实工作,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加强引导,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求突破
  技术创新能力是体现国家级高新区发展水平的首要因素和战略核心,也是国家在新的发展时期赋予高新区的历史使命。我省将在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为国家级高新区设定更高标准和参照系,坚持高水平建设高新园区,进一步指导、支持国家级高新区实施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断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在国家级高新区中的比重。
  (二)加强集成,在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上求突破
  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并逐步形成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是国家级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关键。我们将按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五”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确立的目标和要求,指导、支持我省国家级高新区围绕自身特点和优势,与兄弟高新区开展错位竞争,以做大强势产业、做优特色产业为目标,集中力量重点培育1—2个在全国有影响的特色主导产业,全面提升高新区的整体发展质量和辐射带动能力。
  (三)加强服务,在营造科技创业环境上求突破
  现代服务业是我国创新空间最大的新领域,国家高新区应当带头实践并充分体现它的先进性。今年7月中旬,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并将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列为工作重点。“十一五”期间,我们将指导各国家级高新区强化对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科技服务业的规划建设和政策扶持,重点在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建设水平、完善科技创业风险投资体系、加强社会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多种模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介服务机构取得突破,进一步改善国家级高新区软硬环境,实现国家级高新区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四)扩大开放,在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上求突破
  紧抓当前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分工的有利时机,提高国家级高新区在国际范围内开放性配置科技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层次。指导我省国家级高新区围绕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加强“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工作,着力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体系,走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相结合之路,提升国际化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