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颂》选载10:一个普通人的特殊经历
日期: 2004年09月01日 19:32      
【字号:

  李武强不是什么名人。他也从来没有见过邓小平。

  在我采访他的时候,他一直反复强调:“我只是个普通的科技人员。”

  这个普通的科技人员,却有着一段不普通的经历。

  李武强是陕西人。在陕西读完初中和高中之后,1965年,他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系。

  1970年,大学毕业的李武强被分配到陕西省富县广播站做技术员。

  一个重点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去做一个县广播站的技术员,实在是杀鸡用了宰牛刀。不过,在那个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非常时期,李武强自己倒觉得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他在这个小小的广播站里大显身手。

  看到县里连电视信号都收不到,他就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了一台差转机,使县城可以直接收看到陕西省电视台的节目,这件事当时甚至在小县城里引起了轰动。他帮助全县的广播点都建起了放大站,另外,还自己设计制造出了载波机,为此,全地区都来富县开了现场会。

  县里把他当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李武强平静地说:“其实,对我来说,这些技术都很简单,因为我学过这些知识;但对不懂技术的当地人来说,就要困难得多了。”

  除了工作,他利用大量时间给自己补课。他说,他把大学里应该学却没有学到的课程,全都补上了。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他自学了法语。

  1978年,一个副县长通知李武强,让他去参加出国留学的考试。

  李武强顺利通过了考试。1980年2月,作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第一批公派留学生,他进入法国巴黎大学自动化专业,开始了他的留学生涯。

  1982年5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的李武强学成归国。

  一直到这时候,李武强的人生之路都还算平平常常。

  根据当时一个十分可笑的“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的所谓原则,归国后的李武强居然再次被分配回了富县广播站!

  这一次,简直就是“杀鸡用了宰象刀”了!他又一次成了广播站的技术员。生活似乎划了一个圆圈又回到了原点。

  一个留法的博士,每天的工作就是架线、修喇叭或者抬水泥杆,有时还要下乡去修理机器。从县城到乡里要走很远的路,骑自行车来回常常要花两三天的时间。

  李武强笑着告诉我:“那时,我爬电线杆快得很!”

  李武强是个老实人。他虽然很想离开这里,到一个更能发挥专业特长的地方去工作,可是他从来也没觉得自己留过学就有什么了不起,就一定要受到照顾。他一边自己四处托关系联系工作,一边继续安心地在广播站搞他的技术改造。

  他又为广播站设计安装了一个调频发射器,这样就可以直接传输广播信号,省去架线的大笔费用了。他还为广播站的工作人员开办了技术培训班,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

  “不过,那时我真的很想去搞机器人研究!”李武强说。为此,他曾向劳动人事部反映过自己的问题,但是没有人认真对待这件事。

  那时,距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已经过去了四年时间。在邓小平的直接领导下,知识分子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他们的功绩正在逐步被社会所认可。但毕竟,知识分子要想从“臭老九”上升到社会中流砥柱的位置,显然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李武强觉得这也很正常。他从来没有过太高的奢望,他也从来没有想过,邓小平为千百万知识分子争得的阳光雨露,有一天会洒到他的身上。作为一个普通的科技人员,他一直认为,自己的工作问题当然要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于是他自己跑了好几趟机械部的自动化研究所,因为他听说那里有一个专门的机器人研究室。

  这时,一件非同寻常的事发生了。

  这件事不仅直接影响了李武强后半生的命运,还引发了后来的一场全国性大检查。

  1983年秋,《延安日报》记者杨捷在采访时听说了李武强的故事。怀着对知识分子的深深同情,杨捷把它写成了一篇内参,标题就叫做《一位获博士学位的留法学生回国一年半后还未分配工作》。11月10日,《人民日报》在专供中央领导阅读的《情况汇编》上刊登了这篇内参。

  这篇很不起眼的内参,引起了邓小平的特别关注。

  自邓小平再次上任之后,他花了巨大的心血和特别的精力,致力于改善中国知识分子的不公待遇。他要他们像工人和农民一样挺直腰杆,扬眉吐气地做新中国的主人;他要他们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能全力以赴投身到科学研究之中去。

  老人心里十分清楚,中国现代化的希望就寄托在他们身上。

  因此,他决不允许任何人再随意践踏知识和知识分子。

  1983年11月16日,邓小平在这篇文章上批示道:“请国务院检查。天天讲缺人,有人不能、不会用,为什么?是谁的责任?如何纠正?需要弄清楚。”

  也许是出于气愤,也许是出于痛心,在文章的标题下,邓小平用红笔重重地画了两个红杠。

  这篇文章转给中央的其他几位领导传阅后,也引起了他们的高度重视,他们都对此作出了重要批示。

  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批示说:“这个典型必须引起我们的严重警惕。人事组织部门确有些工作极端马虎、鄙视知识、不学无术的人,组织部门、人事部门不引进一大批热衷‘四化’、积极上进的优秀干部,并坚决把某些不称职的人调走,我看要打开组织、人事部门的新局面是困难重重的。”

  当时的国务院总理也批示说,国务院愿意接受检查,除了要对全国知识分子问题“统一加以解决”外,对李武强个人的工作问题,也将会“迅速落实”。

  在邓小平的督促下,国务院作出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大检查,自上而下地检查一下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情况,以便纠正错误,杜绝“李武强事件”再次发生。

  为此,国务院还专门发了一份重要文件。

  当年12月20日,根据中央的决定,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组织,都陆续成立了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接待来访的科技人员,为他们解决问题。领导小组由主管组织工作的中央、省、地、市和县级一把手任组长,各级组织部长任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

  全国各地的逐级检查工作差不多持续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1984年7月,中央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领导小组组长习仲勋在北京主持召开了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听取了中央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对这次全国性大检查的汇报。

  一直密切关注这次大检查活动的邓小平,亲自听取了中央书记处对此事进展情况的工作汇报。

  毫不知情的李武强,在短短几个月之间,突然感受到了命运带给自己的神奇改变。

  1983年底,在邓小平批示之后不久,国家劳动人事部很快派出调配司的一个司长奔赴陕北,专程来到延安地区解决李武强的问题。这位司长找到李武强,了解了他的专业情况,还特地征询了他对工作安排的想法。

  李武强说,就在和这位司长谈话的时候,他还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也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引起了组织部门的重视。

  事后他才明白,原来,邓小平给予知识分子的深切关爱居然已经直接传递到了自己的生命中。

  1984年4月,他如愿调入机械部自动化研究所,在机器人研究室做了副主任。1988年,他又调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一直负责高新技术的开发管理工作。

  20年过去了,时间转瞬进入了2004年。

  今年57岁的李武强,一直在科技管理战线努力工作着。他曾赴比利时,出任中国驻欧洲共同体使团的一等秘书,专门负责中国对欧洲的科技合作项目;他曾担任过中国驻丹麦大使馆的科技参赞,负责中丹两国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目前,他在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司任副司长。

  我很想知道,这20年来,他所做过的最令他感到骄傲的事是什么。

  “最令我感到骄傲的事……”他沉吟了一下,回答我:“应该说,有两件事,最让我觉得有成就感。”

  第一件事,是他在丹麦任科技参赞时,为中国引进了一位出色的超导技术专家。

  那位专家叫韩征和,曾在瑞典留学,后来到丹麦工作,是国际超导技术领域的知名人物。当李武强听说韩征和希望能回国工作时,他竭尽全力,四处联系,为这位超导专家的顺利归来铺平了道路。

  李武强很兴奋地说:“韩征和现在做得很不错,他不仅在清华大学任教授,还自己成立了英纳超导公司。现在,他的公司能生产出世界最长的超导导线,是世界最好的几家超导公司之一。这样一来,就把中国的超导研究水平和生产能力迅速提高到世界前列!”

  从他的兴奋中,我能够感受到他的敬业和执着。

  第二件事,是他目前正在抓的LINUX操作体系的开发。

  开发中国自己的软件操作系统,是一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大事,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重大经济利益,也关系到国家安全。

  2000年,根据众多科学家的建议,李武强意识到,我国在软件方面基本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硬件技术也比较差,如果不尽快改变这一局面,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为此,在科技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李武强代表科技部作为倡议者之一,联合信息产业部和国家新技术开发办公室,向国务院递交了一份报告,希望能立项支持中国自己的软件开发产业。

  2002年,国家开始大规模投入资金用于LINUX操作系统软件的研制和开发,仅科技部就为此投入了8个亿。

  这一课题带动了中国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的办公软件、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中间件等,都已经有了相当优秀的产品问世。这些产品不仅已经出口到一些国家,而且已陆续开始在我国政府和企业中投入使用。

  作为“863计划”信息领域办公室主任,李武强觉得,这也许是他这一生中做过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了,这件事将会在很长时期内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相当大的影响作用。

  在我采访他的时候,提起邓小平,提起20年前的那件往事,李武强至今依旧满心感激。

  “那时候,我真有一种阳光突然照到自己身上的感觉!”这个不怎么善于表达自己的政府官员,用这种最质朴的语言描述着他当时的感受。

  李武强沉思着:“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像我这样一个普通的科技人员,竟然能得到小平同志的如此关注,而且,很多中央领导同志都对我的事作了批示。这让我感到一种巨大的动力。”

  他一再诚恳地说:“小平同志关心我,决不是我有多大本事,不过是因为我的情况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现象罢了。这些年来,我一直要求自己很努力地工作,很自觉地贯彻中央精神,就是希望能给小平同志一个交代。”

  今天,在邓小平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的大舞台上,李武强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了。

(科技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