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颂》选载⑧:虚心的邓小平与敢说的李政道
日期: 2004年08月27日 09:24      
【字号:

  李政道的坦率直言深受邓小平的赞赏。
  因此,自1979年以后,邓小平几乎每年都要会见李政道。邓小平认真地听取这位世界顶级科学家的每一个建议,只要能做到的,都会马上落实。
  李政道也不愿辜负这位老人的慧眼识珠和厚爱。他每年回国,都力图帮助中国解决一两个实际的问题,这样做才让他感到安心。
  李政道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有利的地位,给发展中的中国提供了许多独到的建议。没有人能估计得出这些建议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效益,但是李政道的一片爱国之心,却得到了人民的认可和感激。
  上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刚刚恢复了公派出国留学制度,开始逐步向外派出留学生和进修生。但是,由于渠道还不是很畅通,这些进修的科研人员很难接触到美国最尖端的科研项目。为此,李政道专门在美国设立了一个高能物理实验领域的“中国访问学者项目”,被人称为“李政道学者”。这个项目的设立使中国学者受益无穷,他们都顺利进入了高能物理的前沿研究领域,为日后中国自己的高能物理研究培养了一大批高级人才。
  1974年5月30日,他在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时,坦诚建议应该在中国科技大学开设一个少年班,专门培养那些有超常天赋的孩子。他的建议立即被采纳。1979年,他专程去科大的少年班看望了那里的孩子们,并为他们题词:“青出于蓝,后继有人。”
  1984年,他在人民大会堂受到邓小平接见时,建议在中国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制度。当时,博士后制度在国外也只有40年的历史。
  邓小平虚心地向他请教:“什么叫博士后啊?”李政道就通俗地讲给他听:“大学生是老师教你,考试答案老师知道,你照老师教你的方法去答试题,做对了就毕业,获学士学位;毕业后进研究生院,老师除了上课以外,还给你一个研究题目,老师不知道答案,别人也不知道答案,让你自己去按老师指导的方向,求知一个新的结果,老师与同行专家评议你的结果是对的,你的研究就结束了,老师给你个学位叫博士;但是,正式做研究,必须学习和锻炼如何自己找方向,找方法,找结果,这个锻炼的阶段就是博士后。”
  邓小平笑眯眯地听着,不断地点头表示同意。邓小平说,这是一个新方法,成百上千个流动站就形成了培养、使用科技人才的制度。主管领导和部门应该尽快予以落实。
  不久,在邓小平的关注下,中国首次建立起博士后工作站制度,这些工作站使年轻的科技人员流动起来,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才能和专长。
  1985年,在和邓小平见面时,李政道又提出了一个新建议。
  他告诉邓小平,全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几乎都在美国,然而在美国一流的研究部门,最优秀的科研人员又几乎都是中国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中国派出去的留学生。要想吸引这些科技精英学成之后回来报效祖国,就必须重视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的发展。
  因此,李政道建议,应该由国家拨款,成立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门用于支持基础研究。
  邓小平沉思了一下,觉得这个建议实在是提到了点子上。
  于是,我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建立。近年来,国家拨款连年增加,为中国加快科技研究步伐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在他的建议下,北京近代物理中心成立了。
  在他的建议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也成立了。
  难怪在一次会见时,邓小平真诚地对李政道说:“谢谢你,考虑了这么多重要的问题,提了这么多好的意见。”
  然而,李政道提出的一个最重要的建议,还是在北京建立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
  建立一个高能加速器预制研究基地,一直是我国历代物理学家的最大梦想。而李政道则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和一个特定的条件下,为建设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最后决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81年12月22日,请求批准建立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方案被再次提起。邓小平认真阅读了专家们提出的方案后,当日批示说:“我赞成加以批准,不再犹豫。”
  12月25日,邓小平在会见李政道前,再次指示万里、姚依林和中国科学院领导:“要坚持,下决心,不要再犹豫了。”
  1983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这一方案;同年12月,建造正负电子对撞机被列为国家重点工程,计划在5年之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经过紧张的论证和讨论,专家们拿出了最佳的工程设计图。
  1984年10月7日,中国第一台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在北京西郊破土动工。
  这天上午,邓小平和李政道都来参加了奠基典礼。
  刚一下汽车,顾不上休息,邓小平就在总设计师谢家麟及李政道的陪同下,饶有兴致地观看了工程模型,还听谢家麟详细介绍了对撞机的设计性能和用途。谢家麟告诉邓小平,在整个工程论证过程中,李政道教授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邓小平握住李政道的手,连连说:“应该感谢你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你继续帮助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最后,邓小平亲自挥锹铲下了第一铲土,为这一宏伟工程奠基。
  李政道为建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付出了巨大努力。经他穿针引线,工程领导小组聘请了美国著名的高能物理学家潘诺夫斯基作为科学顾问,这位专家对加速器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李政道先后帮助安排了数百名中国科学家到美国考察和实习,为日后正负电子对撞机的运行培养了大批人才。
  此外,李政道还全力促成了中美两国高能物理领域合作协议的签订。根据这个协定,美国五个高能物理研究国家实验室都对电子对撞机的建设提供了很大帮助。
  1988年10月24日,这是金色秋天里一个收获的日子。经过数万人夜以继日的加班加点工作,这一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科技工程提前一年竣工,并于16日首次实现了正负电子对撞。
  邓小平与李政道又一次来到这里。
  在李政道的陪同下,邓小平满怀喜悦地参观了工程的全部设施。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成为中国高技术的象征。它是世界少有的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的实验设施,在该领域是世界公认的最好设施,并做出了一流的高能物理实验结果。
  对于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邓小平的欣喜是和全中国的科研人员一样的,但是这位老人却看得更为长远。他告诉大家:“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望着这位充满智慧和魄力的伟大老人,李政道满心钦佩。他虚怀若谷,目光高远,无时无刻不以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为己任,始终引领着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富国强国之路。有这样一位出色的领袖,李政道真为中国科技工作者和全国人民感到深深的庆幸。
  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倾其一生积蓄30万美元,以他和已故夫人的名义,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专门用于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和苏州大学的本科生从事科研辅助工作。
  李政道永远敬重邓小平。
  他说:“小平先生对中国的贡献、对全人类的贡献都是非常伟大的。”

(科技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