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颂——邓小平同志与中国科技事业》选载⑤:胸有雷霆百万兵
日期: 2004年08月21日 14:10      
【字号:

    根据专家们的最后论证,1981年12月,中国科学院向小平同志和中央领导报告,请求批准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方案。12月22日,小平同志在报告上作了这样的批示:“这项工程进行到这个程度,不宜中断,他们所提方针,比较切实可行,我赞成加以批准,不再犹豫。”
  1981年12月25日,小平同志在会见李政道教授前,再次对有关领导指示:“要坚持,下决心,不要再犹豫了。”

  在谈到工程进度和经费时,小平同志指示:“五年为期,经费要放宽一些,不要再犹豫不决了,这个益处是很大的。”

  邓小平的以上三次重要指示,都同时提到了“不要再犹豫”。革命战争时期作为伟大的军事家,邓小平驰骋疆场,叱咤风云,历来就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作为改革开放时期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样胸有雷霆百万兵。

  谢家麟院士回忆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顺利建成,是党和政府,特别是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的决策和前后一贯的支持的结果。在耗资巨大、议论纷纭、成果未定、效益不明的情况下,领导的决心是关键的,也是困难的。中央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列为国家重点工程,并且委派以谷羽同志为首的领导小组,主持组织加工、调拨经费、推动基建、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这就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成功创造了最根本的条件。”

  邓小平“不要再犹豫”的话,也道出了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并非一帆风顺,指出了党内高层个别人对此存有争议,一直“犹豫”的心态。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再不能在老路上蹒跚前行,同样,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造,再不能步将行而趔趄。

  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不再犹豫”,是基于邓小平充分聆听国内外专家的正确意见,也基于邓小平充分把握中国科技发展的宏观走向。

  “人才,只有大胆使用,才能培养出来。”邓小平同志还亲自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建设点将。

  1978年,中央出于全局考虑,决定调上海江南造船厂总工程师林宗棠到北京工作,当时在中国科学院综合计划局工作的柳怀祖奉命,到首都机场迎接了林宗棠。

  林宗棠1926年出生于福州,1949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东北工业部。1950年-1951年,由林宗棠发起组织的高速金属切削和几次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使劳动生产率成倍乃至十几倍地提高,对新中国的工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他本人也多次荣获劳动模范称号。1958年-1964年,林宗棠担任我国第一台12000吨水压机副总设计师、制造安装大队长,负责组织设计、制造、安装和试运行,在世界上首次采用全焊结构研制重型水压机,是当时我国重点成就的典范,获得国家奖励。林宗棠负责设计、研制、试验成功的200~300吨电渣重熔装置及其工艺技术,当时在世界上属领先水平。以上这些成就,都使得林宗棠在国内机械制造行业声名鹊起。

  1979年初,林宗棠在人民大会堂的一个座谈会上,第一次见到了小平同志。

  在座的方毅同志指着身材修长、面孔有点清瘦的林宗棠,向邓小平同志介绍说:“这就是林宗棠。”

  “哦?你就是林宗棠?”邓小平就像伯乐看到了一匹千里马,说:“陈云同志多次向我推荐你,要你到北京来抓机械工业呢!”

  方毅同志插话说:“现在正是用人的时候,我们这儿也很需要他呢!”

  邓小平同志问方毅:“你们也需要他?让他干什么工作呀?”

  方毅同志说:“我们让宗棠同志当总工程师!”

  邓小平同志说:“总工程师?那只是有职无权的差使!应该让他有职有权嘛!”

  许多人都知道,林宗棠在机械建造工业有着多年丰富的领导经验,但有些人或许有所不知,林宗棠与美籍华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是早年西南联合大学的同学。李政道学物理,他学航空,多年同窗,结下了亲密无间的友谊。

  林宗棠在人民大会堂见到小平同志后,不久中央就决定,让林宗棠到国家经委工作,参与我国高能加速器研制建造工作的领导。

  一波三折,好事多磨。1983年4月,国务院终于正式批准了我国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工程方案,同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将建造正负电子对撞机列入国家重点工程,要求在5年内建成。邓小平同志知人善任,这时再次为工程建设亲自点将。

  据柳怀祖回忆,邓小平曾与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严济慈说过:“谷羽同志对这方面的工作有丰富的经验,就让她去抓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吧!”

  早在20世纪60年代,谷羽作为中国科学院新技术局局长,就曾为中国的“两弹一星”付出过诸多努力。1985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及卫星事业的开创奠基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谷羽因“全面组织和领导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工作”而被评为对本项目做出重大贡献的七位受奖人之一。

  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建造中,有个“小金马”的感人故事。小金马是因为谷羽同志对我国国防科学技术有重大贡献而获得的崇高奖励。1985年,谷羽同志把它送给了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付出大量心血的李政道教授作为纪念。李政道教授接受这件珍贵的礼物时说,他将把小金马献给建成后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1988年10月,李政道教授欣然将小金马献给了提前建成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祝愿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永远向前奔腾。

  作为四人工程领导小组成员,林宗棠和张百发一个主管设备,一个主管土建,他们在工作中互相比赛干劲,但见了面总是喜欢开玩笑,都说对方的工作肯定能够赶在自己前头。张百发说:“你抓的事情是攀登科学高峰的,我充其量也就是干一些泥瓦匠的活。”林宗棠则说:“百发副市长你干事情如强弓硬弩之即出,总是能够‘百发百中’,正负电子对撞机包括土建在内的房子如果不赶在前头盖好,我购置和造好的设备也没有地方搁。”

  1984年10月7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奠基,标志了工程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1984年底能量倍增器试验成功,9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出束,1985年主要设备分别交货,1986年进行安装,1987年开始总调,正电子注入储存环,1988年7月同时储存了正负电子束,10月实现了对撞,真可说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

  林宗棠在接受笔者访问时回忆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造过程,如果没有小平同志当时的直接过问,肯定不可能那么顺利,包括对经费的支持也是如此。”

  有一次,小平同志找林宗棠等人向他汇报工程进展,原定汇报时间为一小时,林宗棠说:“我只要15分钟就够了。”林宗棠直截明了地谈到工程经费的缺口问题,小平同志马上表态说:“好嘛!好嘛!你们要多少钱?写个报告,我来批。”

  林宗棠胸有成竹,当场把已经准备好的报告递给了小平同志。

  小平同志很快批了这个工程经费使用报告,对万里同志说:“万里同志,经费报告我批了,请你来办一下这件事。”考虑到万里同志年纪比较大,当时分管的事情又比较多,后来交给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启立同志办理,很快就得到了落实。

  林宗棠说:“通过此事,我们也可以看出小平同志统领全局的大帅风度,他关心并支持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造,处理问题从来都是雷厉风行,绝不拖泥带水。”
 
 (科技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