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展折射创新思维不足的缺憾青少年探索科学也应解放思想
日期: 2004年08月12日 10:14      
【字号:

   为期7天的第三届APEC青年科学节科普展8月9日在京落下帷幕。汇集了400余件中外年轻科普爱好者作品的6000平方米展区里人潮涌动,观众好评如潮。但在火暴展览的背后,中外青少年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某些不同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国内展品偏重实物展示,而无研究过程展示;国外青少年却不但拿出作品,还展出了详尽的科学实验报告。

    在美国的展台前,一位来自美国迈阿密年仅17岁的女学生的“海船船体保护涂料”发明颇为引人瞩目。但更让专家们惊讶的是,她把所做的试验、计算的数据,包括数据之间的误差、所用资料的出处,都严格的以文字或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最终形成了一份详尽的科学实验报告。相比之下,国内青少年的展品多是以一些元件组装起来的,注重形式设计,而缺乏理念创新;注重成品展示,而无研究过程的描述和记录。

    国内青少年的展品呈现出“教具模式”的特点,缺乏创新意识。

    在国内展区,至少有十几种展品是用相同的材料制成的。诸如自动运送乒乓球的机器人、遥控直升机、自动喂水机、跳舞机器人等,但这些都是一些相同的、类似于“积木”的元件按照不同组合拼装起来的。一位学生指着桌子底下的一个蓝色塑料箱子说,“这些类似积木的元件还有一些特殊的元件都是这个箱子中的,它值3000多元钱,用里面的材料可以拼装出很多种类、不同用途的机器人。”而当旁边的观众接着反问“如果是这样,那么所做机器人的用途不就早已在做之前就局限于这个小蓝箱子了吗;还何谈创新”的时候,他一下子就沉默了。

    国内的一些青少年缺乏科学探索精神, 不能持之以恒。

    在国内展区,当记者看到一个非“积木”做成的“自动喂食器”时,好奇地观察起来。 据发明它的女生介绍,该喂食器可以通过电脑控制时间来定时给鱼缸中的鱼喂食。

    “那么,如果鱼缸中有不同种类的鱼,食物槽中只装一种鱼食就不妥了吧?”记者问道。“一般来讲,不同种类的鱼也不可能在一起啊。”该女生解释说。显然,这种解释明显错误。“我怎么针对不同的鱼来制定不同的喂食时间呢?”记者接着问道。“养鱼的人自然会知道,如果你不知道,你还养鱼干吗?别养了。”该女生回答。记者再问:“你刚才说震荡器的频率可以掌握喂食的多少,那么它的频率应如何控制?什么样的频率对应什么样的食量?什么样的食量又对应什么种类的鱼呢?”刚才还伶牙俐齿的女生顿时就无言以对了。

    “我国青少年的展品较注重形式,国外青少年的展品较注重内容,讲究内容创新。”中国科技馆馆长王渝生在接受采访时如是看待中外青少年在本次展览上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

    王渝生认为,大胆的想象、烦琐的试验、严谨的求证,国外青少年这种摆脱思维禁锢的思维能力,对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对试验持之以恒的精神,正是我国青少年所应该加强的。他呼吁,我国的青少年教育应加强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

(大众科技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