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燃料电池汽车跻身国际前列 (科技日报 刘恕)
日期: 2006年06月20日 12:35      
【字号:

   6月11日,我国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三号”驶过凯旋门,到达埃菲尔铁塔下的比赛终点时,现场观众一片欢腾。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8届必比登清洁能源汽车挑战赛上,“超越三号”顺利通过全部比赛程序,取得4个A的好成绩,在燃料电池汽车组拔得头筹。

  “超越三号”是由同济大学、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和上汽集团共同研发的。全球最负盛名的汽车新能源技术大赛云集各路高手,与“超越三号”同台较量的,包括来自奔驰、大众等国际汽车巨头公司的60多辆新能源轿车。

  在8日开始的燃料经济性测试中,所有车型都要经过高速公路、一般公路和城市道路3种不同道路环境的测试。最终,“超越三号”每百公里耗氢仅为1公斤左右,折算成汽油则为每百公里耗油3.59升,获得参赛燃料电池汽车第一名,排在全部参赛汽车的第3位。在接下来进行的噪声、蛇行、加速和制动4项比赛中,“超越三号”表现不俗。噪声成绩为68.05分贝,列参赛燃料电池轿车第一位。

  在国际技术委员会评议会上,专家一致认为,“超越三号”在单项成绩中取得了权重较大的两个单项第一,总成绩超过通用、福特、日产,与奔驰拉平。如此骄人的成绩难怪引来挑战赛国际技术委员会成员、法国汽车协会主席多奥先生在圆桌会议演讲上的这番感慨:“尽管世界对于何时实现氢经济还有争论,但是燃料电池汽车的进步是十分明显的,特别是中国的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没有差距,而且我们知道,这完全是他们自主开发的。”

  这样的评价向世界表明,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这要得益于国家重大专项卓有成效的组织实施。”

  同济大学校长万钢的另一个身份是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总体组长,他自豪地说,“十五”期间,国家适时启动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投入经费8.8亿元,其中一半以上的经费用于支持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和燃料电池汽车系统集成技术的研发。

  氢能作为绿色能源,成为各国竞相投入的热点。专家预计,燃料电池轿车的大规模商业化大约在2020年左右,氢能经济会在2040—2050年之间实现。“当前燃料电池汽车尚未形成新的工业体系,而我国又是最大的潜在市场,如果能够在产业竞争开始之前,突破若干核心技术,就有可能在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万钢表示,这次获奖显示了我国在清洁汽车领域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

  在国家科技计划的支持下,我国燃料电池技术取得长足发展,在一些方面已接近或达到国外先进水平。继德国、美国、日本之后,我国自主开发出燃料电池系统及燃料电池轿车和城市客车,已分别累计运行超过6000公里。燃料电池系统功率已超过100千瓦。燃料电池轿车百公里氢燃料消耗1公斤,客车百公里耗氢9公斤,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获得了一批技术成果,申请发明专利200多项。

  “目前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系统设计方面已与世界同步,一些开发思路和方法甚至有独到之处。”万钢告诉记者,通过测试数据对比分析,“超越三号”在系统结构上具有4个明显技术特征。

  他说,此次挑战赛证明了燃料电池汽车动力平台结构的可行性。使用现有车型配置燃料电池动力平台,同样可以满足驾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的技术指标,这样可以降低开发和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的成本,也有利于国家支持的核心技术向企业扩展传输。

  “所有其他参赛车辆都装载了80千瓦以上的燃料电池,而“超越三号”的燃料电池系统仅45千瓦。”万钢说,突出的燃料经济性证明了“超越三号”电—电混合动力系统技术路线的优越性。特别是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和永磁电机性能优秀,在动能回收方面效率很高,瞬时助力功能较强,弥补了燃料电池的不足,提高燃料经济性。

  “超越三号”优异的综合成绩证明了分布式电子控制系统的系统优化性能。“2005年底专项验收以后,我们对“超越三号”进行了进一步系统优化。”万钢表示,目前的控制系统可以保证在动态范围内燃料电池系统处于最佳效率区域,从而保证了系统的高效稳定性能。

  在参赛车辆中,“超越三号”是唯一的可以使用纯度为4个9氢气(氢含量99.99%)的系统,其他车辆均要求5个9的氢气。“赛事供应氢气的成本远高于“超越三号”在上海示范运行使用氢气的成本。”万钢高兴地说,这证明了我们使用工业副产氢气的经济性。

  此次“超越三号”远渡重洋参加挑战赛,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实力,也经受住了长途跋涉的考验。据介绍,为了节省费用,“超越三号”采用了海运方式运送参赛车。期间历时2个月,途中温差超过50℃。“‘超越三号’经受了温差和长时间搁置的考验,开仓检查电池荷电态保持在40%左右,加注氢气后即可运行。”万钢笑着说,其他参赛的燃料电池汽车都采用空运或近距离陆运,他们对我们安全海运的技术措施十分关注,此次海运为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包装、安全、防护和恢复措施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欣喜之余,万钢坦言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在工艺与制造技术方面尚显不足。尽管各企业都采用现有车型,但国外汽车动力平台变更深度较大,工艺比较圆满。“通过试驾,感受到奔驰、福特、通用在整车刚度、驾驶舒适性和工艺制造方面优于‘超越三号’。”

  另外,万钢还注意到一个现象,国外各大汽车巨头悉数派出大型团队参赛和参展,积极交流技术,建立企业形象。而我国企业展示度不高,除了中信国安盟固力、上海永久自行车等企业外,主流汽车企业无一出席。

 (科技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