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加速我国信息化建设 (科技日报 刘恕)
日期: 2006年05月16日 17:05      
【字号:

 

    “我们正在为中国老百姓量身订制低成本的计算机,希望通过龙芯低成本高性能的设计,未来能够让我国7—8亿人从信息化中受益。李国杰说,我国通过国家863计划项目,实现了低成本高性能的技术创新路线,逐渐形成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体系,这是推动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基础。

   5年来,信息技术领域在一些关键技术发展方向上,已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阶段性成果,特别是通用CPU、桌面和服务器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系列、高性能计算机和并行处理技术等取得重大突破进展,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带动了信息领域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从“跟踪”到“创新”

  “‘十五’期间更重视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李国杰说,“十五”国家863计划是在经历了三个5年计划的基础上制定的,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明确提出“十五”863计划的“瞄准世界高技术发展前沿,加强创新,实现从重点跟踪到突出跨越的战略转变”的战略目标,着重解决事关国家中长期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高技术问题,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培育高技术产业生长点。

  在这种战略下,信息领域强调关键技术的突破,敢于涉足一些战略必争的核心技术。“十五”期间,信息技术不仅实现了从“无芯”到“有芯”的突破,还在高性能计算机、宽带网关键技术、网格技术、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实现了从“跟踪”到“创新”。据悉,该领域共申请发明专利3434项,其中国外63项;发明专利授权629项,其中国外30项。

  我国研制成功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实现峰值速度每秒11.2万亿次,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制造和应用十万亿次级商用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构建了支持资源共享的中国国家网格,表明我国在高性能计算与网格技术领域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以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为核心的系统软件关键技术取得重要进展,永中Of鄄fice、金山WPS等桌面应用软件也取得重大突破;四方国件等中间件软件系列产品及其配套系统的研制成功;智能手机和汽车电子为重点领域的嵌入式软件平台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成功研制Tbit/s级路由、交换、传输等网络设备,并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准的广域高性能宽带信息示范网(3TNet);手写汉字识别进入产业化,并占据国内主要市场份额,语音技术开始大面积进入市场。

  在信息安全方面,突破了PKI/KMI若干关键技术,已在国务院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家重要部门和重大工程中得到示范应用,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PKI/KMI技术与产品已达到实用化水平。

  机载对地遥感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和突破,机载双天线三维遥感雷达研制成功,使我国机载雷达遥感核心技术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已实现系统装备出口,大幅提升了我国航空遥感技术的创新能力。

  从“跟跑”到“领跑”

  李国杰向记者透露,基于自主创新的信心,该领域争取于“十一五”期间在多核处理器的设计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微处理器的发展到了一个难得的转折期,由于物理极限和功耗等限制,过去走在前头的国外大公司必须调转船头,反过来走我们走的路;而我们正好可以不用拐弯,直接冲过去,这正是后来居上的大好时机。”多年来一直从事计算机研发的李国杰意味深长地说,走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就是要善于抓住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另辟蹊径实现跨越发展,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后面是永远没有前途的。

  “863计划在计算机、通信等前沿技术领域进行了一系列部署。”李国杰说,正是这种超前意识,使我国在移动通信技术TD-SCDMA、B3G等方面逐渐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

  我国推出的TD-SCDMA标准成为国际移动通讯领域标准争夺的“三大标准”之一,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制定的最有影响的国际标准。“十五”期间,TD-SCDMA在芯片、终端和系统等方面攻克了大量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面向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络应用的IPv6、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等网络通信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通信技术领域取得的多项重大技术突破,使我国在新一代信息通信网若干核心技术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彻底改变了我国过去在网络通信领域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

  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B3G)的研发取得了基础性、超前性、战略性研究成果,建立了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研发综合推进机制,改变了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缺乏原始创新的局面,为我国未来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提供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方面的有力支撑。

  从“扶持”到“孵化”

  创新环境建设是实现“十五”目标重要环节。根据“十五”863的总体定位,信息技术领域着重从产业化基地、人才培养基地、评测评价体系、技术平台、软件联盟、研究开发中心6个方面开展创新环境建设,提高群体创新能力、强化管理、促进产业化,取得了积极成效。

  目前,信息技术创新平台在各地星罗棋布,全国分布着7个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4个数字媒体产业化基地、13个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园区和4个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与产业园区,构建了卓有成效的创新环境。

  为了更好地发挥各个团体的优势,提供更多、更广泛的技术服务,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信息技术领域建立了多个软件及技术合作联盟。“中间件技术联盟”围绕中间件集成套件“四方国件”开发,由国内主要的中间件研究机构和大学初步形成的技术合作联盟。“中文信息处理资源共享联盟(Chi鄄neseLDC)和共享工作委员会”的建立促进了中文信息处理基础资源的共享。“网络终端计算机(NC)联盟”加速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NC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国产CPU芯片和系统软件的发展,在电子政务、远程教育、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等方面开始应用。

  为了加强863的课题管理,进行课题的跟踪与检查,保障产品质量,信息技术领域建立了多个专项测试基地,按照“以测促研、以测助评”的指导思想,对各个重点产品研发,进行全过程的第三方评测,保证成果的顺利实施。计算机软硬件主题根据工作基础和阶段发展的不同,从单位、课题、标准和服务等几个方面建立评测评价体系。围绕主题目标,依托优势单位,通过“十五”的努力,中文评测建立了资源库、测试工具、完善的测试规范,形成了中文信息处理评测体系,国内外认可度不断提高。主题还部署了相应课题,逐步建立了NC、中间件、服务器等评测基地。

  李国杰还介绍说,“十五”期间,领域支持了中国国家网格、国家863-917网络安全监控平台、区域嵌入式软件平台、信息安全工程实践综合实验平台、遥感综合应用试验基地和公共数据平台等技术平台;建设了开放中间件基础架构研究所、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上海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863计划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863计划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研究中心等研究开发中心。

(科技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