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技部门户 > 科技部工作
我国载人潜水器海试跨跃3700米水深记录
日期: 2010年08月31日 16:00      
【字号:

 

 

 

    为推动我国深海运载技术发展,为我国大洋国际海底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高技术装备,同时为我国深海勘探、海底作业研发共性技术,科技部于2002年将“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启动了“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现代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其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工作范围可以覆盖全球海洋区域的99.8%,代表着深海高技术领域的最前沿。

    在国家海洋局组织领导下,中国大洋协会作为业主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并会同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02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声学所等国内约100家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攻关,攻克了我国在深海技术领域的一系列技术难关,对于引进的技术和需要国外加工的部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开展了大量的自主研发工作,经过6年努力完成了载人潜水器本体研制,完成了水面支持系统研制和试验母船改造,完成了潜航员选拔和培训,具备了开展海上试验的技术条件。

    经科技部立项批准,从2009年8月开始先后组织开展了“蛟龙号”载人深潜器1000米级和3000米级海试工作。鉴于海试涉及部门多、技术复杂、又缺少经验,再加上海上环境复杂多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为确保海试工作的顺利开展,国家海洋局牵头成立了由中船重工集团、中国科学院、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组成的海试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成立了海试现场指挥部具体负责试验的现场决策和指挥;成立了海试临时党委,负责为海试提供思想和组织保障;科技部、国家海洋局成立了由全国10名各领域知名专家组成的技术咨询专家组,对海试的重大问题和重大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全国14个单位、共170多人直接参加了海上试验工作。

    2010年5月31日-7月18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3000米级海上试验中取得巨大成功,共完成17次下潜,其中7次穿越2000米深度,4次突破3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超过全球海洋平均深度3682米,创造了水下和海底作业9小时零3分的记录,验证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3000米级水深的各项性能和功能指标。本次海试成功实现了我国深海装备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标志着我国继美、法、俄、日之后成为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在短短11个月内,我国载人深潜试验完成了从零到3700米水深的重大跨越。海上试验充分验证了潜水器的功能和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队伍、积累经验的目的,为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和更大深度的试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和海试,成为多部门团结协作、官产学研用相结合、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又一典范,为今后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和实施树立了榜样。在整个海上试验过程中,全体参试人员坚决贯彻科技部、国家海洋局的指示精神,在海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海试现场指挥部严格贯彻“精心组织、安全第一、层层把关、责任到人”的要求,与烈日抗争,与台风周旋,与时间赛跑,满怀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激情,不畏艰难,昼夜奋战,发扬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精神,建立了我国第一批潜航员和试航员队伍,为我国载人深潜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