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技部门户 > 地方科技 > 浙江 > 最新动态
浙江:2023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在杭召开
日期: 2023年01月28日 14:43      
【字号:

  1月17日上午,2023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在杭召开。浙江省科技厅党组书记佟桂莉主持会议并讲话,厅长高鹰忠作工作报告,厅领导孟小军、吴卿、周土法、叶翠萍,驻省财政厅纪检监察组副组长吕继进,部分在杭高校、省部属科研院所、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型企业负责人,以及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各设区市设分会场。孟小军宣读《关于表扬2019—2021年度全省科技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和个人的通报》,绍兴市政府、西湖区政府、湖州莫干山高新区、良渚实验室、省激光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主会场作交流发言。

  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了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浩对全省科技创新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是对全省科技系统和科技创新工作的莫大鼓励。全省科技系统将深刻领会、再接再厉,切实把省领导的殷切期望转化为推进科技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佟桂莉就做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学深悟透,学用贯通,站得更高方能谋得更远。要认真学习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深刻理解其内涵实质,准确把握科技创新的方位和定位、使命和任务、方法和路径,按照“着眼长远、锚定五年、谋准三年、扎实干好每一年”的要求,始终以赶考者的清醒和姿态,脚踏实地、攻坚克难,努力答好“新考题”、交出“高分卷”。要同题共答,同向发力,放大格局方能引领全局。要聚焦科技自立自强,保持领跑的先发优势,直面并跑的竞争态势,扭转跟跑的短板劣势。要齐上新跑道,在建设“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上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要优化新布局,在继续高标准布局一批重大科创平台的基础上,把工作重心放到发挥好已布局平台的作用,加快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上来。要提升新能力,进一步提升高端人才团队的集聚力、区域创新能级的支撑力、科技体制改革的驱动力。要坚持守正,坚定创新,扬优补短方能决战决胜。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要“守”好科技创新工作的重大原则和宝贵经验,“守”好浙江省科技创新的优势和禀赋。创新才能引领时代,要坚持引领导向、问题导向,既要看到浙江省科技创新工作已具备全国领跑的基础和条件,也要重视正视短板和问题,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提升”。要真抓实干,真情投入,干事成事方能彰显担当。要拉高标杆,牢固树立“不在上游、就是下游,不争第一、就是落后”的争先理念和卓越意识,找标杆、学标杆、超标杆,建立对标清单,拿出追赶方案,做到比有目标、学有行动、赶有措施、创有成果。要攻坚克难,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成功找办法,切实展现科技干部的硬朗作风。要多跨协同,按照“四抓”要求,坚持借助外力与主动作为相结合,敢于牵头协调,长于多跨协同,善于系统集成,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形成“大合唱”、奏响“最强音”。要党建统领,从严治党,勤政廉政方能永葆本色。要坚定践行政治忠诚,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强化一贯到底,进一步压实市县主体责任,加快形成“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要着力锻造务实作风,打造“政治能力强、专业能力强、履职能力强、改革创新能力强”的新时代科技铁军。要始终坚定勤廉追求,深化“清廉科技”品牌塑造,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

  高鹰忠充分肯定了2022年工作和过去五年科技创新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总结了过去五年科技创新工作的宝贵经验,并对做好今后五年和2023年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部署。他指出,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是浙江省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的关键时期。我们唯有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全力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才能在中国式现代化浙江先行的新赛道中走在前列、再创佳绩。他强调,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之年,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意义重大。要全力提升重大科创平台能级,加快推进实验室体系、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大科学装置、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国际大科学计划落地。要坚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部署实施一批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要大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进一步培育壮大企业创新主体,提升企业研发机构、研发活动覆盖率。要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完善知识价值导向分配机制,扩大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单列管理等改革试点覆盖面,推动技术验证中心建设,探索构建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圈。要切实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推动全省科创走廊“多层次、体系化、差异化”发展,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建设,推进国家和省级高新区争先进位,积极赋能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要加快引育科技人才团队,重塑提升科技人才计划,制定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意见,构建支持青年人才担纲领衔机制,打造以战略科技创新团队为核心的战略科技人才力量。要积极扩大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联动推进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加强与大院名校的战略合作。要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推动“科技大脑+未来实验室”创新范式全面破题,深化国家全面创新改革,系统推进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