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技部门户 > 地方科技 > 内蒙古 > 最新动态
内蒙古以科技创新驱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日期: 2022年12月16日 19:22      
【字号:

  近年来,内蒙古科技创新工作紧扣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切实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推深做实“科技兴蒙”行动的生动实践,转化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践行科技兴农兴牧,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努力为国家提供更多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

  一、布局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载体。2020-2022年,自治区科技厅连续三年支持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新能力建设经费1.5亿元。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河套灌区研究院,积极推进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建设小麦、肉羊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内蒙古农业大学联合河套学院在农高区设立分支机构。依托“科技兴蒙”5000万元农高区专项,围绕种业创新、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深度节水控水、面源污染治理等领域,组织实施10项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积极建设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和现代产业园,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智慧循环农牧业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及“天赋河套”公用品牌。目前,核心区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建成农高区大楼、农高区总部基地和职业农牧民技术培训中心。目前,农高区有自治区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载体38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科研站14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1家,园区总产值为125.5亿元。

  2020-2021年,自治区科技厅统筹研发专项经费9600万元支持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工作,启动实施科研项目45项。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总部建设一期项目已于2021年5月正式开工,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2022年4月,自治区出台“奶业振兴”九条政策,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支持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截至目前,乳创中心已取得了一批代表性的关键技术成果:奶牛体外胚胎技术实现突破;开发出新型营养调控技术,实现奶牛平均日单产41公斤以上;掌握了婴配奶粉核心原料—浓缩乳清蛋白制备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开发乳品包装PVC、EPS等包装新材料,部分替代进口。

  二、启动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紧扣建设我国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战略定位,2022年启动实施自治区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立足全区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确定了“5+N”特色种业创新的12项榜单(草种业、奶牛、肉牛、肉羊、马铃薯5个优势产业和杂粮、蔬菜、向日葵、甜菜等N个其他产业)。改革传统科技项目组织方式,采取“揭榜挂帅”新型机制,面向全国“发榜”吸引全国44家企业、28家科研院所、16家高校联合揭榜,包括金黎平、白晨、杨青川在内的14位国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和高层次科学家领衔揭榜攻关,力争项目取得重大突破。采取“创新联合体”承接示范工程任务。由区内种业龙头企业牵头联合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区内外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产学研协同“育繁推”一体化实施,确保科技成果有效落地转化应用。截至目前,我国首个适应于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的专门化肉羊新品种“杜蒙羊”在自治区培育成功;同时,创制燕麦新种质3个,发掘优异牧草种质10余份,登记牧草新品种6个,推广种植3000余亩。

  三、加强基层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促进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牧区开展科技服务,帮助基层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目前全区科技特派员达4000多人,累计推广新技术1000余项。二是规范星创天地建设管理。制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星创天地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强化星创天地管理服务。目前已备案了四批自治区级星创天地共193家,其中48家通过科技部备案成为国家级星创天地。据统计,全区星创天地成功孵化企业400多家,培育科技型企业60多家,新增注册企业数量210家,商标注册数量520个,创业服务团队人数达到2700多人。三是开展“三区”科技人员专项工作。2020年以来,我区已选派“三区”科技人员2619人次,累计培训300人次。据统计,“三区”科技人员共服务种养殖合作社等机构700多个,引进新品种700多种,推广新技术500多项,为推动“三区”受援旗县发展农牧业产业、脱贫致富提供了应有的科技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