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5种科技扶贫服务模式助推特派员工作顺利开展
日期: 2010年03月04日 09:45      
【字号:

    在国家项目办的指导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UNDP“中国农村科技扶贫创新和长效机制探索”项目内蒙古实施区各项工作严格遵循《UNDP项目管理办法》和项目文本要求,在探索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推进科技特派员重点示范项目实施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各级项目办和科技特派员在UNDP项目实施中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不断探索与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现状相适应的科技特派员工作模式,目前已经成熟并得到广泛的推广运用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种:

    1.技术入股模式,即通过“双向选择”遴选机制和“三定”原则,选聘各专业的科技人才作为科技特派员,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与激励机制,改变过去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机制,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参股、技术承包等服务形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自身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既增加个人收入,又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

    2.法人和团队特派员服务模式。即选派企业或事业单位拥有资金、人才、技术、信息和市场优势的法人作为科技特派员,通过法人把资金、技术和市场信息带到农村牧区和农牧业生产一线,并以示范基地作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展示平台,辐射指导带动周边农牧户共同创业,成为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骨干力量;团队特派员是由5人以上科技人员组成的科技服务团队,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帮助旗县(市、区)培育一个产业或做大做强一个产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科技服务。

    3.有偿系列服务模式,即科技特派员以市场化运作的形式,外联市场和客商,内联农户和基地,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的服务,为客商落实订单、提供产品,并在服务产业的过程中,收取一定的技术和市场服务费用。

    4.“扶持新兴复合型乡土人才”模式,即选聘掌握区域产业先进实用技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乡土人才作为科技特派员,并通过政策、资金、项目等多方面的支持其建立科技示范户,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进行展示,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以领办、创办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或农牧业龙头企业,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和市场流通,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带领农牧民共同致富。

    5.“扶持大学生创业”模式,即选聘大中专毕业待业青年作为科技特派员,通过资金、项目和政策鼓励扶持大学生在农村牧区进行干事、创业,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在自己创收和发展的同时,辐射带领广大农牧户共同致富。

    截至目前,全区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区域已扩展至101个旗县区中的91个,基本达到适宜地区的全覆盖。全年共选派科技特派员5300多人,是2006年的1.8倍,是实施初的34倍。科技特派员人均年下乡时间从2006年的155天增加到了195天。同时,随着双向选择、绩效评估、继续培训等制度的广泛实施,科技特派员服务的质效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科技特派员工作和UNDP项目的紧密融合整体推进了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步伐。下一阶段是UNDP项目实施的关键阶段,项目试点区在健全科技特派员长效机制的基础上,继续强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对现代农业的支撑,要形成园区、基地与科技特派员的有效组合形式,努力实现服务区域拓展到两个试点县的全部适宜乡镇,服务领域拓展到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服务手段拓展到信息化、商业化等三个拓展,切实推进素质建设,大幅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质效以及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是完成UNDP项目的最终目标。

    (内蒙古科技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