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技部门户 > 地方科技 > 四川 > 最新动态
“十个共同”推动川渝协同创新全面提速
日期: 2022年06月24日 11:07      
【字号:

  6月22日,四川省科技厅和重庆市科技局在绵阳召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协同创新专项工作组第四次会议。双方总结了去年以来川渝协同创新工作开展情况,审议了《川渝毗邻地区首届科技协同创新发展大会建议方案》《川渝高竹新区外国人才来华工作许可互认试点实施方案》,进行了绵碚科技协同创新示范基地授牌,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研院所联盟和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并研究部署了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会议认为,2020年以来,川渝两地科技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两省(市)党委政府安排部署,积极沟通对接,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西部(重庆)科学城、西部(成都)科学城党工委和管委会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获批建设;重庆金凤实验室、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挂牌运行;联合建设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5个;联合实施川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累计出资6000万元;川渝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成上线,整合两地创新资源总价值约122亿元;“天府英才卡”“重庆英才服务卡”等8项服务内容对等互认。

  会议强调,2022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夯基垒台迈向整体成势的关键一年,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担负起推进国家首个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大使命;要坚持重点突破,奋力推进川渝协同创新工作全面提速、整体成势;要加强统筹协调,着力形成高效协同推进落实机制。下一步,将突出抓好“十个共同”。

  一是共同建设重点实验室。联动共建重点实验室,提速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质量推进天府实验室、金凤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建设布局,联合争取一批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等“国字号”创新资源落户川渝,以重点突破带动川渝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二是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川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支持两地创新主体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同时,积极争取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支持。

  三是共同建设西部科学城。推动《西部科学城建设方案》尽快印发实施,加快推进西部(成都)科学城、西部(重庆)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两江协同创新区等核心平台的建设,以“一城多园”模式与重庆共建西部科学城,牵引带动川渝协同创新布局。

  四是共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在川渝两省(市)深入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川渝技术转移联盟建设,建立成渝地区科技成果交易信息联合发布机制,建好一体化技术交易市场。联动建设川渝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联合打造川渝特色成果对接活动品牌,共同推进科技金融创新服务模式探索。

  五是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推进川渝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盟建设,加快“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持续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共同筹备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打造成渝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合作名片。

  六是共同建设川渝毗邻地区融合创新发展带。联合办好川渝毗邻地区首届科技协同创新发展大会,积极推动万达开、合广长、泸永江等毗邻地区合作功能平台建设,协同打造川渝毗邻地区融合创新发展带。同时,积极推动以成渝中线高铁为主轴,构建成渝中线科创大走廊,助推成渝地区中部崛起。

  七是共同推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发挥川渝高新区战略联盟、大学科技园联盟功能,合作推动川渝高新区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协同打造区域创新发展特色园、专业园,积极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推动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

  八是共同推进军民协同创新。协同推动军工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分类推进军工重大试验设施等向社会开放。发挥国家科技创新汇智平台、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功能,协同开展创新军工类科研成果转化模式,推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联合争取国家军民两用产业、平台、重大项目布局成渝地区。

  九是共同推进创新资源共享。做大做强川渝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持续完善成渝地区科技基础资源、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共用机制。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研院所联盟。扩大科技创新券使用范围,推进科技专家库、科普资源等共享共用。

  十是共同推进高端人才招引。在川渝高竹新区探索开展外国专业人才(B类)工作许可互认试点。推动川渝两地外国人才资源和引智成果共享。协同开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招引,加大引进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基础研究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